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自主创新看齐国际调整途径 来自老工业基地建设高层论坛的声音
2008-01-09 09:28: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来玉良 韩丽平 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电 题:自主创新 看齐国际 调整途径 来自老工业基地建设高层论坛的声音

  背景新闻

  日前揭晓的2007年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三个一等奖中,两个来自装备制造业,一个来自生物产业。

  哈尔滨市的生物产业在国内有比较高的竞争力,尤其是生物医药、兽药、农药方面。自老工业基地建设以来,国家批复哈市96个建设项目,有28个是医药类项目,就足以说明生物产业在哈市的地位。今年,哈市已正式向国家申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1月7日,在第二十四届冰雪节老工业基地建设高层论坛上,来自北京的专家围绕生物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献计献策,引起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昌林

  生物产业创新应该紧追国际脚步

  作为信息产业之后的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得到更多关注。在亚洲,我国的生物产业投入已经超过韩国和日本。哈尔滨兽研所的禽流感研究国际有名。但是,我国的生物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利润率不高。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目前全行业的利润率不足4%。在国际上,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该达到10%以上,或者更高。但与国际生物医药业的利润率比,我们的利润率显然过低,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政策瓶颈亟待突破。目前,国家已经加大生物产业重大项目和成果的投入。现在我国对生物产业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韩国和日本,但是人均较低。但在财税方面,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一个企业花了很多钱开发一个新药,还没赚到钱,却要被收取超过10%的增值税,这使得许多企业都丧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一些替代传统的资源型的新兴产品得不到财政补贴。同时,国家对生物产业重大发明的专利申请也缺乏补助和支持,在产品的准入上扶持不到位。

  三是人才问题。目前,我国的人才总量很多,但是在企业的调研中反映的却是缺乏人才。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但另一方面人才又很缺,这说明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使用机制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四是投资渠道问题。新兴行业的发展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不行的,这属于一个战略的投资期,目前国家投资体制不健全,是制约新兴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行业很难发展。下一步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资渠道,包括发展创业投资,建立创业市场,更重要的是完善企业担保,产权并购等机制。

  同时,建立生物产业发展基地,促使其向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群化发展。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

  装备业振兴要调整创新途径

  目前,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主要存在几大问题:一是人员要素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一半在企业,一半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而在发达国家,60%~70%的科技人员集中在企业;二是资金投入还显不足。现在我国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只有3000亿元,约合400亿美元;三是资金投入方向有问题。很多资金投给了纯科研机构,他们往往没有产业化转化能力,“只造句,不写文章”,很多科技成果因为没有条件转化或不能及时转化被“束之高阁”;四是由于缺乏政策扶持,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台产品市场准入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技术创新途径是最重要的。对于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应采取需求牵引、工程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化分工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运行。所谓“需求牵引”,是指技术创新要有明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需求目标,如产品创新、工艺与设备创新、材料创新,或关键技术创新等,而不是为了跟踪和发表科学论文。所谓“工程依托”,就是以企业为主体,要有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载体。中国航天工业和军事工业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就是首先有一个项目作为载体,采取“分散力量办大事”的办法,动员全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广泛参与取得的。

  此外,还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很多发达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比达到1:5,有的甚至达到1:8,而中国只有1:0.15,引进技术的国产化率难以提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最后,要树立永远的危机意识,不断寻找对手和敌人,迫使自己不断去创新。

责任编辑:孙岚

【专题】振兴中的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