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第13届中国心律学高峰论坛召开 “猝死”被广泛关注
2008-01-11 15:41: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华虹 乔蕤琳 杜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电 (李华虹 乔蕤琳 记者杜筱)由哈医大二院承办的第13届中国心律学高峰论坛11日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记者从本次论坛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80万心脏猝死病人90%发生在医院外,救活几率近乎零,“猝死”已成为人类目前广泛关注的严肃话题。胡大一、郭继鸿、黄从新等国内心脏病学的顶级专家和近千名国内心脏病学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

  悉数到会,一场我国心脏病学专向研究的高峰论坛首次在哈举行。据悉,在本次研讨会上,受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托,国内首家AED(体外自动除颤器,可以有效预防猝死)培训中心落户哈医大二院。据大会秘书长、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介绍,第13届中国心律学高峰论坛着重以近年来患者发病趋势做针对性研究,如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等危机人民生命的抢救和治疗;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和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以及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首次设立起搏和电生理生物工程技术专场,强调心脏起搏和电生理中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问题,促进心脏介入治疗专业技术型发展。

  “猝死”已成为人类目前广泛关注的严肃话题,也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于波教授介绍说,心脏猝死一般指心脏疾病患者或其它意外事故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在1小时内突然死亡的现象。心脏猝死在西方国家占死亡总人数的25%至30%,在我国约占5%。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80万心脏猝死病人90%发生在医院外,救活几率近乎零。心脏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猝死多发生于中青年,70%发生于40岁以下的健康男性。近几年来,很多名人出现了心脏猝死,如爱立信的老总张迈,大家熟悉而喜爱的演员马季先生、侯耀文、高秀敏等,猝死受到高度关注。

  医学专家目前正在积极广泛地研究和探讨如何预防和及时救治,避免“猝死”的发生,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于波教授指出,猝死具有特殊性和不可预测性,由于中国社会人群中急救意识的贫乏,猝死复苏的成功率极低。近年来,随着体外自动除颤器(AED)的应用,院外公共场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因此,目前,猝死防治中应该加大高危患者的筛选,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提高公共场所急救的能力,大力开展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普及,增加公共场所除颤设施的设置和应用。另外,对于猝死高危患者,或已经过AED抢救的患者,经专业医生评估后,应及时进行体内除颤起搏器(ICD)的植入,避免再次猝死的发生。

  此次论坛上,专家们对有关起搏器、除颤器、多导生理仪、消融导管国产化的问题,尽早出产高质量的国产化产品,以减轻患者和国家的医疗负担进行了广泛讨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