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关爱百姓造福民生 双城市去年改善居民生活投资超10亿
2008-01-14 09:36:4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立春 王伟 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4日电 隆冬时节,我们走进双城。在农村,五保老人举着新版“五保证”对我们说:“有了这个‘证儿’啥事儿都有人管。”在社区,孤寡老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对我们讲:“明年我们都去老年服务中心,住高楼大厦了。”盘点2007年双城市委、市政府的全年工作,我们惊奇地发现,每一件工作都关注着民生,关联着民利。

  发展经济以民生为主

  2007年,双城争取国家投入、引入社会资本、银行政策贷款、中标企业垫付、盘活存量变增量、调动部门投入能力“六个轮子”一齐转,在城市建设的总投资一下子突破10亿元大关。

  筹集资金4.8亿元,启动了历史上长期困扰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供热、燃气、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五大基础设施工程。供热工程总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实现供热50万平方米的同行业新纪录。日处理6万吨污水能力、一期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破土动工建设。拥有磨盘山引水和地下水两个水源地的城市供水工程、大庆天然气引入工程和城市给排水管网工程均已完成招投标。

  文化会展、行政审批、老干部活动、五保老人中心公寓、国家质检、幼教、新兴项目园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新建和改造了“四野”、102和承旭三个备受市民关注的广场。改造拓宽了文昌大街、东大直街两条城市中心主干线,使102广场、东大直街、承旭广场、文昌大街、民安大道、“四野”广场形成“三点一线”的城市核心人文历史风景带、景观区。亮化了民安、文昌、和平3条大街。铺设和平、腾达、团结3条主大街人行路步道板,总面积5.26万平方米。绿化3条主大街,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

  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已由原来的104元提高到了145元,新增城镇低保对象1411户2229人。全市共有11332户16265人享受城镇低保,占全市非农人口的8%,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年640元提高到800元,新增加低保对象5995户10076人,占农业人口的2.2%。为30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建设新房,为11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一次性为10279名教师办理了医疗保险,47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民利以经济发展为先

  2007年,双城克服了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粮食又获得了大丰收,总产达到34.5亿斤。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雀巢公司三次提高奶价,奶农净增收4800多万元,全市奶牛存栏达到24万头,家禽饲养量1800万只,生猪饲养量80万头,肉牛饲养量45万头。实施秋季深松整地“革命”,完成机械整地120万亩,其中超深松整地58万亩。双城市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1.5亿元。修筑硬化路面625公里,集中开展了两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村屯环境脏乱差现状得到了明显改观。

  一年来,双城共引进大项目80个,投资总额31.6亿元。按照功能分区、产业衔接、错位开发的原则,建设并形成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临江石油工业园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太平空港经济区四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周家、双城镇、幸福、新兴、联兴、兰棱六个乡镇工业小区日趋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集群发展、产业联动、产销配套的“4+6”园区经济新格局。

  2007年,双城引进北京养加加、黑龙江和平金属等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娃哈哈、汇源、华丰等老企业相继增资扩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由2006年的43家增至47家,实现产值58.9亿元,实现税金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

  关爱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2007年双城经济总量保持了两位数字高增长。全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6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3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7元,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5328元,增长15.3%。

  重要的标志龙潭

  年终岁尾需要盘点,也就是算总账。不少地方算账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了,GDP又创新高云云。其实,你那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否,老百姓心里最有数,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的幅度,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任你编得冠冕堂皇,老百姓不认可,自吹自擂总是徒劳的。

  双城去年改善民生投资超过10亿元的消息令人振奋,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最大的一笔政绩。我们搞改革开放,我们搞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告别“吃饭财政”,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但有钱先可着群众花,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群众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首位,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老百姓就会从内心感激党和政府,党和政府的威望就会提高。

  最大的政绩,是写在百姓心中的。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