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豆丰收,价格上扬,粮食交易高峰提前来临。幸福村的粮食经纪人和售粮农民一样难抑喜悦。
东北网1月14日电 题:从“窝棚”到“幸福村”的变迁
“抓钱好手多着呢!”
踏着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记者赶往五大连池市建设乡幸福村。
到了村口刚下车,我们就被不绝于耳的“哗哗”声吸引。一问老乡才知道,那是村里的几家粮食经纪人在精选大豆。循声而去,一个“大户人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呈现在眼前:一百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农机具齐全,院子里整齐地码放着大垛精选好的标准袋商品大豆,电筛、选种器轰隆运转,十多名工人装袋、检秤、封口、搬运,忙而不乱。
这家的主人叫刘振廷。我们说明来意,老刘兴致勃勃地唠起了“业务”。近几年来,交通便利了、信息发达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也多了。粮食市场放开后,刘振廷便多方收集粮食市场信息,一步一步试探着走上了粮食经纪人的道路。在刘振廷的影响下,幸福村又涌现出两个后起之秀。他们通过电视、报纸、手机信息、因特网等渠道动态地掌握着流通形势,买卖直接做到中原一带的粮食加工消费市场,三个经纪人每年周转粮食总量在1800吨以上。言谈中,刘振廷从当地粮食生产情况谈到外贸粮食进口,从商品大豆技术参数谈到市场需求,从农业政策谈到粮食价格趋势,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让人怀疑起他的身份:究竟是农民,还是商人?
刘振廷谈起自己的事业滔滔不绝,也不怕“露富”。但同时他也很谦虚,因为身边“能‘抓钱’的好手多着呢!”据老刘介绍,村里的沈平前几年去了大连,从给别人打工出海捕鱼,到后来自己买船捕捞作业当上了老板,每年纯收入可达十余万元。徐连生到黑河市开小店做买卖,后来业务发展到俄罗斯,一家人转迁到俄罗斯北部城市雅库,专营鞋服生意。要说“家底儿”,至少也得值个四五百万。亲眼看着先走出去的“赚着了”,劳动力转移也成了时髦事。目前全村仅把耕地转包他人、举家进城的就有213户之多,足迹遍布哈尔滨、大连、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从事着建筑、装潢、服务等工作。700多人的打工大军每年能赚回五六百万元。
从“高明久窝棚”到幸福村
谈起幸福村的变化,颜桂林老人最有感慨。
颜桂林曾经是村里公认的“老模范”、“活样板”。虽已73岁高龄,但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谈起幸福村的历史,他仿佛在讲述自己昨天的精彩故事。
早在建国前,幸福村曾经叫过“高明久窝棚”、“二十九号”。建国后更名为“民发屯”。人民公社成立后,在民发屯的基础上,成立了“幸福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原“建设公社幸福大队”过渡为“建设乡幸福村”。
1958年,刚刚24岁的颜桂林就被推选为生产队长。他庄稼活样样干得好,为人正直,管理的百十来号劳力干起活来专啃“硬骨头”,大家都很佩服他。据颜桂林讲,那时干起活来真是抢着干、赛着干。春夏季田间管理,每天起大早,天还没放亮就上工,待赶到田里时,天色刚好能分清苗和草;晚上贪黑,不干到看不见舍不得收工回家。秋天打场时昼夜不停工,三班轮流交替。冬天本来应该缓缓劲了,可是颜桂林首先得想着张罗大家积肥、改土、刨粪、送肥。颜桂林就是这样带着社员们大干快上,使他们生产队在全公社也是数一数二的。幸福村土地好,抗旱耐涝;人勤快,心和认干。干得多,分得也多,一年下来,平均每个劳力2600到3000工分之间。逢年过节队里都要分些面粉、豆油、猪肉等细粮和副食。虽说是住草房、穿布衣,但是从没挨过饿、受过穷,日子很幸福。
颜桂林由队长到大队书记、到后来的村支书,一直干到1994年60岁时才离任。其间,他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带给幸福村的变化。
自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从起初在生产队时不敢、不会用化肥,逐渐开始尝试和相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有了点积蓄的家庭开始买小四轮拖拉机。再干几年,村里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房纷纷拔地而起。年轻人结婚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老“三大件”升级到收录机、洗衣机、电视机新“三大件”。种地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养殖专业户、运输专业户、豆腐坊、农机修理部、商店、理发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小村生根、破土。
今非昔比
如今的幸福村,已经远非昔日可比。GDP总产值12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人均住房面积30.8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43%,村屯绿化覆盖率30%,农业生产标准化率55%,有线电视入户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以上,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会管理制度。尤其在近两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交通、饮水、教育、文化、医疗等民生条件不断改善,让每一个生活在幸福村的人都真切地感受着身边的幸福与和谐。
幸福村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统计
1949年 2000年 2007年
GDP总产值 25万元 623万元 1246万元
家庭人均纯收入 80元 2000元 4000元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 0 70% 85%
人均住房面积 10平方米 20平方米 30.8平方米
住宅砖瓦化率 0 25% 43%
村屯绿化覆盖率 2% 10% 15%
广播电视入户使用率 0 0% 70%
电话手机入户率 0 16% 85%
种植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 100% 75% 53%
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率 0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