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2日电 1月21日,记者在牡丹江市农业局了解到: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5600元当中,靠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就增加2300元。目前该市已形成了具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75户,实现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0%。产值或销售额超亿元的农业企业达到10户,超10亿元的2户,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和精深加工率已达到75%和32%。
天津宝迪来了、香港正大来了、河北三鹿来了……2007年,牡丹江市农产品加工业可谓群“星”云集。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头连着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正是具备了这种特殊的“焊接”功能,有人把龙头企业比喻为农业产业化的“芯”。
宁安市东京城镇振兴村从2006年开始利用蔬菜大棚搞起了食用菌种植。去年他们种植的香菇不仅远销到国内的大城市,还打开了俄罗斯市场。通过龙头企业参与,他们的种、养加产品不仅畅销而且升值。近年来农民的增收都在两成以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牡丹江市建基地,上标准,搞订单,“第一车间”的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该市一品村已发展到39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4%,专业乡镇25个,占乡镇总数的45%,从事农业专业生产的农户达到12.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8%。全市“三品”认证面积达到594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该市共完成订单农业面积298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42%,订单总额达32.5亿元。牡丹江市有14.8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
龙头企业的产品来自农村,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就在田间。因此,龙头企业经常“反哺”农民,农民的产品优先供给企业。 宁安市渤海集团把所有种田农户列为他们的员工,把田间列为第一生产车间,打造利益共同体。采取了农民有偿帮助企业代储玉米的做法,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有力地缓解了企业的仓储压力和资金周转问题。 海林农场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引进了完达山乳制品企业,又分别引进了蒙牛、伊利两家大型乳品企业在海林农场设立了奶站,通过三家的竞争,来保护农场养殖户的利益。目前海林农场的优质奶每公斤收购价达到了8.2元左右,远远高于当地奶的收购价格。
牡丹江市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经营为方向,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出要加快中俄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农产品出口加工园区和宁安农场农垦新城建设。
在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方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采取土地反包倒租的形式,将农民变成龙头企业“第一车间”里的真正工人,这样既解决了基地建设中土地不连片集中的问题,又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