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由大部分黑龙江网友组成的救助军团帮助了一位远在辽宁盘锦的网友,而在更远的以前,天津的网友帮助了哈尔滨的患病网友……在人们呼吁“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实社会里,一群群有爱心的人们正在虚拟的网络上默默地奉献——他们在网络圈子中张扬地行动着,在现实生活中却很低调。类似救助这样的公益行动,在网络中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流行。
有人说,这背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丑小丫:
病情牵动众人心
焦洋是一家网站的论坛管理员。1月8日15时许,他打开页面发现一个刚刚贴上来的帖子,是绥化网友竹马发的,题目是《丑小丫病了,请朋友们关注》。
在这里认识了一位朋友,虽然不常聊天,甚至不知她的年龄,但她快乐的心境时常会感染我……今天,她病了,病得很重!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很重的疾病。此时,她一人呆在医院,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年迈,独身一人的她怎么能顶得住病痛的折磨……朋友们,帮帮她吧,用我们的爱心,因为这里是她精神上的家!
焦洋被竹马的真情打动了,丑小丫他也知道,真名叫张晓敏,辽宁盘锦人,曾经是他们论坛里的一个版主。焦洋将这个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很快决定:组织救助丑小丫。9日16时44分,焦洋将精心制作的《让爱心延续,希望网友丑小丫早日回到论坛》帖子挂上网页。仅仅十分钟之后,黑河网友“黑河妞”就做出了热情的响应:“怎么捐,给个地址吧!”大家的热情让焦洋始料不及:“汇款从各地纷纷寄来,北端到黑河,南端到辽宁,网友‘王村长’一人就捐了1000元,网友‘东北收藏’捐款100元之后觉得少,又拿出自己的一件藏品义卖,所得的300元也捐给了丑小丫。不到一个星期,账号中就有了10576元捐款。”1月17日,焦洋和网友代表将首期捐款送到丑小丫手中,感动得丑小丫热泪盈眶。
“小丫”:故事还有很多
网络上,类似救助丑小丫的公益行动还有很多。
家住呼兰区的20岁女大学生郭海洋被确诊为淋巴癌,治疗需15万到20万元。在全校师生捐款2.7万元仍不能维持治疗的情况下,万般无奈之下,海洋试着通过网络寻求帮助,她找到了志愿扶贫助学网站“心守家园”论坛,并在论坛里发布了她的求助信息。
网友们决定为海洋发起捐助。在网友的真诚呼唤下,资助的汇款纷至沓来,50元、100元、1000元,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此后,网络上又发起了为海洋募捐的慈善拍卖会。
不久,天津的网友代表就赶到哈尔滨,为海洋送来了大家的捐款2万元。
此前,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基于网络而建的爱卡车友会黑龙江分会,把捐助春蕾女童当作入会的条件,凡是入会的车友都必须向春蕾女童基金捐款,此款专门用于资助宾县满井乡23个孤困的春蕾女童。还有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上,几十名网友(多为教师)自发地发起“10元行动”,即每名网友每个月捐出10元钱,用于帮助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目前,该行动已经累计资助了38名家庭困难的学生。
此外,网络上还有各种公益组织,比如关心环保的“绿脚印俱乐部”等等。
网友:网络友谊更纯洁
网友们为什么会被虚拟世界的真情故事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
在这次行动中,首先做出反应并捐款的网友“黑河妞”,是黑河市电视台的网络编辑,真名叫张亚楠。张亚楠说,“相比于现实生活,网络上的交往没有利益牵扯,更容易交心。能为别人做一点什么,自己也高兴。”
曾为丑小丫义卖过自己藏品的网友“东北收藏”,真实姓名叫张代华,是哈市道外区委干部。“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的捐助都带有一定的强制色彩,让人不舒服,甚至有逆反心理。可是在网络中,捐不捐自己说了算,让我感动了,我就捐,就这么简单!网络中的朋友不需要交往多久,因为这里的人是真实的,不会像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么小心说话,不虚伪的人,更容易接近。”
在救助丑小丫的活动中,省诗词协会的常务副主席陈修文自己捐了款,并代表协会捐了500元钱。他说,诗人要有美好的心灵,并通过行动影响其他人,人们之所以愿意选择虚拟网络中的陌生人帮助,这是为了避免帮助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产生的功利嫌疑。
网络:也有人性真善美
在我们天天喊“人情冷漠”的今天,虚拟的网络中却出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捐助行动,似乎与现实生活有些不一样,这是为什么?网友们为什么会对陌生人献出自己的爱心?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传播专业负责人姜德锋认为,这是互联网的神奇魅力让人充分展示出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姜德锋说,以前,人们往往看到网络中隐藏的风险,诸如诈骗、色情和青少年沉迷网络等等。其实网络上也时时涌动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这种虚拟的世界往往更适合于人性的呈现,善与恶都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网络中互不相识的人可以伸出援手,远在天涯海角的人可以因一个人、一件事同呼吸共命运。
网络不仅激活了人性深处的真爱,也让人们的爱得以自然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