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5日电 2005年3月,黑龙江省第一家在劳动力输出地建立的村级工会———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工会正式成立。三年的时间里,该村工会吸纳会员250余人、维权近20起、帮助农民工索赔近30万元,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级工会模式。据了解,五常市总工会正将该模式向其他有劳动力输出的行政村逐步推广。
由于普通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维权意识差,外出务工的他们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新庄村开全省先河在劳务输出地建立了村级工会。新庄村工会简化了农民入会形式,实行“一次入会,务工通用,持证流动,进出登记”的流动会籍管理形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维权帮扶的保障机制;村工会还通过实施“安心工程”为出现困难的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救助。截至目前,该工会已为村民解决维权案件近20起,取得赔偿近30万元。
五常市总工会伊彦生主席介绍说,五常市农村外出务工者数量正逐年增加,在大型企业务工的农民大都参加了该企业工会,但部分在个体或民办小企业务工的农民却得不到相关的保障,工资不按时发放、劳动时间被恶意延长等现象屡有发生。各行政村是农民进入城市求职的出发地,组建村级工会吸收农民工加入,既可利用工会组织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为农民工维权,又可对务工企业的用工管理机制进行监督。目前五常市已在近40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工会,将通过推广新庄村的工会模式,进一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当地的劳动力转移。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