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走上国家讲坛的教师:哈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郭建民
2008-02-28 11:10:08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8日讯 郭建民给所有熟知他的人的印象是:性格粗与细的泾渭分明。

  穿西装、着布鞋,只有郭建民敢这么“另类”,这个一直被师生们善意地笑称为“布鞋老师”的人,其实是因为怕穿皮鞋踩出动静,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

  起初,不熟悉郭的人总以为他目中无人,因为走道不跟人打招呼。后来才发现,他不是目中无人而是目光“空洞”———走路时也在琢磨事,眼里无它。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他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郭建民的学生如今已成为九中优秀教师的宋玮说,他从郭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是:步入社会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郭建民自己“不拘小节”,但却要求学生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步伐稍快。郭建民说,现在的孩子自卑感强,要从点滴小事上培养他们自信、乐观、向上的情绪。

  自信、乐观、向上,既是郭建民勉励学生的人生定位,也是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他不拘一格的外表里面,其实跳动的是一颗热情、竞技的心。

  24日,当哈师大附中教师郭建民登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时,他也在这个名人名家荟萃的讲坛上创下了一个第一:首位在国家级讲坛上宣讲的中学教师。其实,在几近25年的执教生涯中,郭建民出彩儿的事可不止这一件……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他教的班曾在高考中拿过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所带的班级曾包揽了全省高考一、三、四名;而作为一名资深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他更被无数家长和学生追捧,甚至被北京大学聘为招生工作顾问……

  落点个个不俗,甚至带点“传奇”。

  状元之师重“我要学”不重“要我学”

  北京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张彦书记,曾问郭建民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学应该向高校输送什么样的人才?

  没有沉思,郭建民给出了答案:学生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在中学时要养成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以及独立的学习能力———心态和能力的自控,可延展一生。

  为此,郭建民给学生“摆”的第一步是: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而开学的头两天最重要。

  郭建民有这样一个观点:再淘气的学生换到一个新的环境,他都有新鲜感,都有想好好表现的欲望,而这时就是老师“成规立习”的时候,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即第一面最重要,开头最关键。

  因此,从军训开始,郭建民就不放松,别的班军训完后,可以直接回家,而他的班要上半个小时自习。开学头两三个月,郭建民步步紧盯学生自习,即便自己的腿摔伤了,打着石膏、拄着拐杖也要前来,一刻不松劲。

  “没有开头的死看死守,不会有后来的大撒手。”郭建民教过的学生几乎都经历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也是他所提倡的“养成教育”的核心。

  志愿之师重“前瞻性”不重“功利性”

  立志钻研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缘于郭建民人生两次惋惜的经历。

  一件是他自身。1979年,郭建民参加高考时,根本不懂得如何填报志愿,以至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专科,但是他的高考成绩却在家乡黑龙江省虎林县名列前茅,当时别提多闹心。

  好在当年随后的一项补充政策挽救了这一遗憾,允许高分考生补报志愿,他最终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

  一件是关于他的学生。1993年,他所带的班级尽管高考成绩在省内文科班中首屈一指,但因报志愿的偏颇,仅有2人考入北大。这不仅给他的学生留下遗憾,也让自己内心不安:作为一名好老师,不仅仅是教学教得好,还应在学生填报志愿这一重要人生关口,帮他们把好关。

  于是,郭建民开始了长达6年的钻研。翻阅各种资料,寻找成功案例,向大学老师请教,向招办人员问询,研究能问及的每一位考生报考的得与失……

  今天,郭建民练就了“脱口秀”:随口能说出每所大学甚至是每个专业的历史和特点;有时能精准地推估出某所大学的录取分数……以至每年高考前后,郭建民都被难以计数的家长、学生追逐;他所做的报告会,拥挤得甚至脚面上都挤着前来聆听的家长和学生……

  孙雪迪是郭建民教的2002年毕业生,性格内向,办事稳当,考大学时她想报考北京的财经院校,向郭老师问计时,郭指点说,报志愿不要图虚名,专业的实力最重要,建议她填报武汉中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孙雪迪听从师命。2006年是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工作的年份,但孙却考上了国家外交部财务司,目前在欧洲某大使馆工作。

  郭建民向许多考生和家长回答了“什么是理想志愿”———适合你发展,你能够实现!报志愿上大学,应该与人生的整个发展紧密相连,多点前瞻性,少点功利性。

  由于在如何填报志愿方面的独到建树,郭建民曾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第一个走上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讲坛;还曾做客东方时空,此次又跃上了国家图书馆的讲坛……

  一名中学老师,把感悟做到这份上,也算是某种境界吧。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