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老少四辈一起过家家 这种家庭模式全国少见
2008-02-29 10:11:0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9日讯 俗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儿女结婚后,一般都要另立门户自己过小日子。然而,在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义和村却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大家庭,四个儿子结婚后,依旧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下一代七个男孩中结婚五个,也没有另立门户,一大家子共27口人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其乐融融!大家一起劳动,一起挣钱,年终统一分配。正是依靠这种集体的力量,这个大家庭积累了数百万元的资产,成了当地的首富。

  部分吴家人合影。

  受父亲影响,27口人生活在一起

  27日,记者驱车从大庆赶往林甸,采访这个奇特的大家庭。从林甸县城沿林依公路行至28公里处,在路旁就可以看见一个特别大的院落,这就是吴家大院。

  五六个男子正站在院内抽着烟、聊着天,记者以为有邻居在串门,就问了一下哪位姓吴,结果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都姓吴。原来他们都是一家人,父辈哥儿四个,子辈哥儿七个,结婚五个,连老人、孩子算在一起,一共27口人生活在一个大院里。

  据老二吴永祥介绍,他们特别愿意看电视剧《闯关东》,看见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就像看见他们家祖辈的奋斗史一样。他们的爷爷就是闯关东过来的,这一大家子人不分开过,其实跟他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吴永祥说,父亲那辈只有他一个男孩,所以总感觉特别孤单,父亲经常对他们说,希望自己的四个儿子结婚后能住在一起,大家有个照应。他的口头禅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父亲上过几年私塾,会双手打算盘,记忆力也非常好,曾经担任过乡里的“裁粮助理”(就是每到秋收,到各家各户估算收成的人)。他特别会统筹规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心里非常清楚,每年的春种秋收,老人家指挥得明明白白,是他们家的总设计师。在父亲的影响下,哥几个也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可惜的是,父亲因病十几年前就去世了。

  大家一起劳动,攒下殷实家底

  1972年的腊月,19岁的老大吴永德结婚成家,他遵照父亲的愿望并没有分出去单过,依然像以前一样,在掌舵的父亲指挥下,默默地为这个家庭劳作。随后,老二、老三、老四也相继成家,他们也和自己的大哥一样没有另立门户,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孝敬老人。家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日子也就越过越好,加上父亲指挥得力,这个大家庭很快就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据介绍,他们哥儿四个分工明确,今年55岁的老大吴永德主抓全面工作;52岁的吴永祥主抓机械设备,负责40多辆生产车辆、农机具的调度兼技术保障;50岁的吴永生担任会计工作,负责年收入、支出及各种经济往来账目;45岁的吴永春则是出纳员,负责保管现金。20多年来,哥儿四个从来没有因为金钱争执过、吵闹过,各家之间也没发生过任何经济纠纷。

  吴永祥笑着说,虽然大哥主抓全面工作,但他们家特别民主,凡事大家商量。他们家也从来不开家庭会议,就是有时间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聊聊农活儿,侃侃农机具,谈谈下一步打算,就在这聊天过程中,一些决定就产生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老吴家已经攒下了不少“家底”,他们连买断带租种的地就有一万多亩,相当于整个村的地,这些地靠的全是现代化的设备。

  吴永祥说,自从1994年,他们家花3万多元买来第一台东风联合收割机到现在,家里已经拥有8台联合收割机,5台链轨拖拉机,15台小四轮拖拉机,2台东风汽车,1辆大胶轮,还有大量的播种机等农机具。摩托车有7台,还准备购买1台中华轿车。这么庞大的“机动部队”都归吴永祥管。

  据吴永祥介绍,他们保守估计,这些农机、车辆价值在三百万元左右。他们家自己成立了修理部,个个都是修设备的行家,这样一算,他们一年修理机械设备的钱就会省下不少。他们家还有自己的储油罐,备耕生产时,这些机械一天就得“喝”一吨多柴油。

  吴永祥说,另外一样值钱的“家底”就是这吴家大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总共有近40间房屋,但他们家只有一个“大房照”,户主一栏写的是他们哥儿四个的名字。

  看着父亲辈如此团结,哥儿四个一共有7个儿子,现在结婚5个也不出去另立门户,都跟老人们在一起生活,他们也延续着父辈的优良传统,一起劳动,统一分配。

  实行统一分配,女人不参与经济

  据老四吴永春介绍,他们家单单土地一项的收入,平均就将达到50~60多万元。老二吴永祥的“机械化部队”,每年也能为集体创造数十万元的利润。吴家的“家业”渐渐做大后,便把一些摸索出来的好经验形成“制度”固定下来。

  首先是分配制度,老吴家实行的是“年薪”制,每年年底结账时分红,因为劳动不分彼此,所以“红包”自然均分。哥儿四个一起分配,他们的下一辈哥儿七个也进行入股,然后年终均分。

  老吴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男人女人都不喝酒、不赌博、不打架、不骂人。农闲时,村民们都凑到一起玩玩牌、喝喝酒,而老吴家的男人则聚到一起比比谁的农活干得好,赛赛谁的修理技术高。老吴家自己有一个台球室,没事时,年轻人喜欢聚在一起切磋一下球艺。

  另外一个“制度”就是女人们一律不参与经济。吴永祥说,老吴家的女人们最享福,什么心都不用操,地里都是机械化,根本用不上她们,家里的经济也不用她们管,她们天天就把饭菜做好就行。妯娌们没事坐在一起,比赛做鞋,因为买的鞋男人们穿着不舒服,她们就一双双为他们做,妯娌们处得也跟姐妹一样。

  每人都有手艺,从没请过帮工

  在吴家大院里,最有权威的人就是82岁的老太太——吴家兄弟的母亲。虽然吴家四兄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但是他们和媳妇、儿女对老人恭敬有加,非常孝顺。在吴家大院里面,最享福的人也是老太太,她住在四儿子家里,其他儿子、孙子有好吃的赶紧给她送一份,让她先尝一口。每年,老太太过生日是老吴家最重要的节日,他们要杀一头猪,摆上四桌,将全家人都聚齐,共同为老太太祝寿。

  吴永祥说,他们哥儿四个都有自己的“手艺”,老大学过中医,老二学过木匠,老三学过铁匠,老四学过瓦匠,所以家里外面的活儿没有能难倒哥儿几个的。家里从盖房到室内装修再到修理农机具,都没请过外人,他们今年还打算再把老房子翻新一下,让自己的家业看起来更气派一些。

  这种家庭模式,全国也很少见

  说起这么大一个家庭的好处,吴永祥开玩笑说,“那肯定是没人敢欺负我们家人,但平时我们家人从来不惹事,还经常帮助村里的人,与大家处得都不错。”人多力量大,老吴家无论做什么事都比别人快,就说种地,他们家的地与村里的地相当,而他们家只有11个大男人,却靠着现代化的设备,与全村人干的活儿差不多。“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家捆在一起挣钱,比自己单过挣得多多了。村里好多人家都羡慕我们,但他们不是因为哥们儿少,就是因为不和睦,形成不了我们家的这种模式。我们家这种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少见。”

  在结婚的小哥儿五个人中,已经有了4个小孩,1个男孩和3个女孩。吴永德家的大儿子吴久志说,这第四代人是否还会延续他们现有的家庭模式已经不好说了,因为孩子需要良好的教育,就必须离开村里去外地读书,如果再考上大学,以后在外地工作,大家就不好聚在一起了,但他们的“根”在这里,所以无论孩子们走多远,最终还得回到“老家”来团聚。

  说起未来的打算,吴永祥说,因为农闲的时间太长,他们家一直在琢磨,希望搞个什么深加工的项目,大家能在农闲时再为家里创造点儿效益,让老吴家再壮大一下,为祖辈增光,为下辈造福。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