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市已发现古城遗址109个 颇具研究价值(图)
2008-03-05 14:25:4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耿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图为平乐古城遗址。

  【图片说明】在一古城遗址发现的金代布纹瓦残片。

  【图片说明】昔日的一段古城墙已经成为村路。

  东北网3月5日讯 团山子遗址。遗址位于呼兰区孟家乡团山村西北约1.5公里团山顶部,又称双运城,为辽金古城址。古城由东、西两城组成,呈东西走向。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古城址南面的古塔现已遭到破坏,但从残存的砌筑青砖来看,塔的平面呈六边形。关于此塔,当地百姓传说这里曾是一口古井,深不见底,以前还拴有一根铁链子,一拉动链子,井里会传出像老牛一样的“哞、哞”叫声。现在看来这只是一段有趣的传说。该塔倒塌时间不详,但依《呼兰府志》记载,可以推断至少在清代末期该塔已经无存。

  1990年底,在古城东南方向一处簸箕形的小山谷中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哈市文物管理站和当地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早年被盗,墓顶已经塌落,墓内物品被盗一空,只在墓室地面清理出一枚圆形铜纽扣,上面印有英文“salver”。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此种纽扣是20世纪20至30年代欧美银行服装上的纽扣。又据当地老乡讲,20世纪30年代,外国人曾经在这里发掘过古墓。该墓占地面积8.22平方米,平面呈八边形,用青砖砌筑。墓壁上绘有壁画,纹饰已无法辨认。从古墓的形制推断,这是一座辽代小型砖室墓。墓葬周围还发现守墓房和灶房遗址。

  平乐古城。辽金城址,位于平房区平新镇平乐村南约1.5公里。南墙破损严重,其余三面墙尚好,城外护城壕遗迹尚存。1983年,在该城址东部发现一灰坑,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在里面发现了骨梳、铜镜、铁茅等器具。根据古城形制以及出土文物特点推断,此城为辽金时期所建。该城距金代运粮河大约5公里,有专家认为,这里应该是当时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内应该有官兵把守。

  根据资料记载,1942年以后,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以此作为临时实验场,以马、牛、老鼠等动物作为载体秘密进行毒气和炭疽实验。这一发现又为古城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巴彦通抗俄要塞。位于依兰县东北15公里的松花江南岸,为清代遗址。要塞位于巴彦通岛附近的巴彦哈达群山中,包括靖边营和炮台两部分。这里三面依山,一面临水,是清代扼守松花江水路、抗击沙俄的战略重地。

  1897年至1900年,清政府在靖边营北悬崖附近伏设3道拦江大铁锁,铁锁长约200米,直径0.18米。若干段铁索连接直达两岸,平时沉于江底,用时以“绞磨”拉近水面以阻船只通过。拦江锁的一段,现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1900年7月11日,当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紧紧包围哈尔滨时,盘踞在哈尔滨的沙俄侵略者分乘“奥德萨”号轮船及两只驳船,由哈尔滨逃往伯力,沿途遭到了岸边清军的炮击。7月20日,驳船向靖边营要塞驶去。驻守在要塞的清军与义和团举旗示意,令其停航,接受检查,俄军不肯接受检查并开枪射击,清兵与义和团民当即还击,经过一场激战,俄军上校运输官文尼科夫当场被击毙。

  7月下旬,伯力驻军参谋长萨哈罗夫少将率领侵略军从伯力溯松花江而上,登岸后包围了要塞。统领周宝麟率一营清军和义和团(称黑旗队),同十倍强敌浴血奋战,200多名将士以死相拼,重创俄军。25日,终因寡不敌众,巴彦通要塞失守。

  修路建坟 毁坏古迹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文管人员已经对50多个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由于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专人管理,这些遗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他一些古城遗迹,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

  市文管人员指出,古城墙成为“乡间土路”已经成为古城墙遭破坏的主要形式。古城墙大都比较宽,有的宽度可以达到2米左右。随着年代的推移,这些城墙逐渐下沉,下沉的过程中墙土不断堆积,宽度变大。很多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来往时图方便,经常在古城墙上行走,天长日久,古城墙逐渐成了乡间土路。有的古城遗址,目前已经看不到城墙遗迹,只能根据当初史料记载才能发现当初的古墙。

  采访中记者发现,古城在当初选址时,往往会选取向阳、临水的地方。而一些讲迷信、信风水的村民在选取坟地时恰恰看好这些条件,这样,很多古城墙附近便建起了坟地。再有,附近村民家中盖房,往往来城墙上取土,造成古城墙逐渐消失。

  “古城资源” 应合理保护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人员表示,由于很多古城遗址都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当时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差,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首先,要杜绝古城墙取土的行为,城址内以及城墙上不得埋坟,现有的坟墓要限期迁出,并修复城墙如旧。今后要杜绝类似行为。另外,当地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担负起相应责任与义务。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正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将申报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使古城得以更好的保护。同时申请保护经费,聘请当地人员看护古城。为避免土墙风化,将采取相关具体措施,可以在城墙附近修建木桩,用以保护城墙。在城墙附近种植藤蔓类植物,它们沿着城墙攀爬生长,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墙。同树木相比,这种类别植物根系不是十分发达,对古城墙基不会造成破坏。同时,这些植物通常不为牲畜喜食,不容易遭到破坏。

  昆仑旅游学院孙教授表示,哈尔滨市有丰富的古城资源,可以考虑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在哈尔滨市市区及周边地区,有许多不同年代的古城遗址。无论是古城建筑本身,还是从中出土的文物,甚至是古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极具研究价值。据悉,哈尔滨市目前已发现的古城遗址有109个,其中有大约30个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记者在市文物专家的指引下,走访部分古城遗址时发现,由于很多古城地处荒郊野外,如今有的古城只剩残垣断壁,或沦为“乡间小路”。如何保护古城,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