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备春耕生产重视旱情 采取措施抗旱保春耕
2008-03-07 06:02:2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讯 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在阿城区就备春耕生产调研时强调,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春旱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抗旱保春耕。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广开致富门路。要加强劳务中介管理,保证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权益,拓展劳务市场。

  “2006感动哈尔滨”专题人物(事件)评选程颖刚《咏叹自然》艺术摄影专题2006年哈尔滨和谐商业市民信赖企业(品牌)总评榜

  昨天是农历惊蛰的第二天,也是备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民余粮销售了多少?农贷资金是否充足?种肥购买进度咋样?增加收入有什么好办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带着诸多牵挂,杜宇新走进阿城区料甸乡海沟村农民家中。一张饭桌,几杯清茶,杜宇新与农民们围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实话实说。

  海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奎林说,哈尔滨银行已给村里发放了430多万元贷款,农民备春耕生产的资金基本够用,有的农民还用农贷饲养肉牛,多了条增收渠道。

  说到肉牛,杨奎林的话茬立即被养牛大户李万学打断。李万学是黑龙江省活牛供港第一人,去年向香港出口肉牛2800头,今年将达到3500头。李万学说,目前肉牛价格每斤已超过8元钱,农民养一头牛的收入等于种10亩玉米。杜宇新称赞道,单一种粮收入有限,过腹增值效益明显,这是哈尔滨市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畜产品需求量大,畜牧业效益大幅增长,各地要抓住机遇,把全市畜牧业生产再提高一个档次。

  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家庭农场”称号的水稻大户苍庆波,把证书拿给杜宇新看。他介绍说,他家已连续3年进行“鸭稻共作”试验,即在稻田养鸭,用鸭子除草、灭虫、肥田,生产有机大米,价格是普通大米的两倍多。今年,由他带头组织70多户农民建立了阿城区金京稻米协会,主打品牌就是“鸭稻米”。杜宇新说,五常大米比其他地方价格高,还有些优质米卖上更好的价钱,这说明粮食生产到什么时候都得走“优质优价”的品牌之路。

  调研中,杜宇新详细询问了农资下摆情况,了解化肥涨价对农民的影响。杜宇新说,农资下摆进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民资金紧张,资金紧张的原因又是余粮销售难,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帮助农民广开销售,加大余粮销售力度;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农资货源,严格控制农资质量,确保农民购买货真价实的优质农资。

  从去年秋天持续到目前的旱情,是杜宇新此次调研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他说,粮食生产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稳定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稳定了农民收入,而粮食生产的关键又在于备春耕生产,当前旱情是制约全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杜宇新指出,温家宝总理在本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三农”工作,落实好总理报告精神,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春旱的严峻形势,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生产一线,筹集资金、加强指导,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水源井、补水井等方式努力保证水稻生产;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实现有效节水的目的;通过合理科学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努力减少干旱对春耕生产的影响,抗旱保春耕,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