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工大教师顾磊:我参与设计了“水立方”
2008-03-10 10:00:1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宇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顾磊与“水立方”。图片由顾磊提供

  东北网3月10日讯 顾磊是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师,曾参与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设计工作,回忆起几年前“孕育”“水立方”的日日夜夜,他仍然心绪难平。

  2003年9月的一天,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顾磊博士接到了中建国家游泳中心设计联合体设计总负责人傅学怡教授的电话,力邀他去北京担任国家游泳中心钢结构设计的负责人,就是这个电话让他与水立方结了缘。

  两个星期之后,2003年9月22日,顾磊拎着一个拉杆箱来到了北京。那会儿,国家游泳中心的大批设计人员都聚集在北京东四北大街的天海商务大厦旁的一座小楼里办公。事实上,天海商务大厦是一座废弃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而他们办公的那座小楼就是那家工厂的旧食堂。但“食堂小楼”并非完全归他们使用,只有三楼一层七八百平方米的地方是设计人员的办公室,大家在一个全开放的办公区亲密无间地工作着。办公室前台背景板是“水立方”美轮美奂的建筑效果图,上面写着“中建国家游泳中心设计联合体”。100多个由深圳、上海、北京及海外聚集而来的设计师在这里穿梭往来,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工作之余,大家也会一起踢球,全是“国际比赛”。

  为“水立方”工作,压力前所未有的大。这个压力归纳起来就6个字:“工期紧,要求高”。顾磊说,“水立方”一直都有很严格的工期要求,工作多得让人觉得就算加班加点都未必可以完成。公司为工程设计人员租了很多套公寓,但是大家常常忙得夜难归寝。通宵工作是经常事儿,有时大家只能趁着电脑进行数据计算的时间里小憩一下。好在公司在茶水吧里准备了饼干、咖啡、水果等“熬夜物资”,大家工作得辛苦但并不乏味。

  在“水立方”工作的薪水绝不像别人想的那样丰厚。顾磊很坦白地说,如果单纯为了经济效益的话,他会做一部分工作就不干了。在那些日子里,大家都很有激情,没有私心杂念,没有利益纷争,这种纯粹的工作激情使团队一直处于绝佳的战斗状态中。撇开技术的问题不谈,其实“水立方”就是大家的一部“情感之作”。

  顾磊和他所在的结构设计团队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水立方”有一副结实的骨骼,具体设计环节很难。“水立方”的钢结构属于一个全新的体系,它的正式名字也是设计团队起的,最终确定为“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世界上从来没有在建筑结构中实现过这种设计,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直接参考的资料。那段时间,大家为此不断地做实验,频繁地召开各种可行性论证会。顾磊一共为“水立方”工作了3年,做科研实验就占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不过这种艰辛的探索也给顾磊带来了很多收获,2004年顾磊凭借《国家游泳中心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获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8年,“水立方”举办工程测试赛,有关方面邀顾磊去观赛,这令顾磊很是兴奋。他甚至还在背囊中放进了泳裤、泳帽和泳镜,希望自己在比赛结束之后,也能在“水立方”中畅游一圈。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水立方”是为比赛、运动员服务的。或许有一天它会面对百姓开放,但并不是现在。

  “水立方”的工作结束之后,顾磊调入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任教。顾磊很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无论怎样都不会特别强大,但如果把自己所知道的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力量就会无限放大。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