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3日讯 12日,哈尔滨市消协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去年消费者在农资、汽车、洗染、网络、电视购物、空车配货领域的投诉呈现升温。
在消协全年受理的1325件案件中,质量问题投诉占6成多,价格投诉、合同问题、人格尊严投诉比例增多。
据介绍,去年市消协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98万余元。按投诉类型划分,百货类、服装类最多,按性质划分,质量问题投诉仍遥遥领先于其他问题,占64.68%。其余依次是价格问题、安全问题、营销合同问题、广告问题等,人格尊严投诉全年共21件,比去年小幅增高。
右表为去年消费者投诉呈现五大热点。
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可恶
家用汽车商品投诉逐渐升温
洗染合同不规范,不给开具信誉卡;不按洗涤标识进行洗染;保管不当,毁损、丢失现象时有发生。
商务公司网站设立的门槛不高,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一些不法经营者采取虚假交易,诱使人受骗;先付款后付货,信誉难保证;实物与图片不符合,冒充知名品牌卖假货;迟延发货,商品质量存在瑕疵、不给开具发票,售后服务无保证等情况屡屡发生。
农用车质量问题多、维修网点少;种子发芽率低,新培育的种苗,未经过试验田阶段便出售,售后服务责任缺失;农药、化肥有效物质含量违反国家标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销售商经销掺杂掺假。
汽车设计、生产等环节偷工减料,使汽车在出厂时已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发动机、离合器等关键部位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履行“召回”义务,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销售手段五花八门,消费者夸大宣传汽车的各项性能;将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的新车修理平整后翻新卖给消费者;采取虚假承诺不降价吸引消费者;售后服务不到位,许多环节存在“霸王条款”;维修价格、更换配件品牌、质量不透明,用杂牌配件替代原厂配件;鉴定检测难,鉴定机构少,检测费用高、风险大、程序复杂、周期长;生产厂家自行检测鉴定,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