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维护生物多样性 拯救死亡线上的植物生灵
2008-03-24 09:58:5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赵群 杨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4日讯 物种是长期进化进程中形成的,一旦灭绝,将无法复得。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的动植物种类已有15%至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水平。

  中国植物红皮书名录记载:自1984年以来,黑龙江省公布的濒危植物已达到26种。省森林植物园专家透露,过去人们常见的牛皮杜鹃、狭叶瓶儿小草、岩报春等东北特色植物,野外已经很难找到……

  近日,记者走进从未对外开放的省森林植物园中的园中园———珍稀濒危园,探访存活在这里的诸多濒危植物,听科研人员讲述这些“避难”王国里的宠儿们被保护、保存、引种、驯化的故事。

  在常人眼里,这些小花、小草也许不值一提,但对地球家园来说,它们同样是一个物种。在植物专家眼里,它们个个是“掌心里的宝”。

  自1948年省森林植物园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努力,园子里已经成功引种、保护、保存、驯化1400余种植物,并拯救了被国家乃至世界列为稀有濒危植物如紫杉、美人松、红豆杉以及东北特色植物岩高兰、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10余个物种的活体植株及种子基因的保护、保存,从而被国际植物园组织列入具有国际植物园使命的10个植物园之一。

  全世界已不足10棵

  “怕被毁坏或偷走,从来不敢挂牌。”指着眼前这棵花费自已大半生心血的兴安松,已年近半百的植物园总工程师李长海告诉记者。他告诉记者,目前全世界兴安松的数量已不足10棵,幸运的是植物园已育活了两棵,这在全国也算是奇迹。

  望着身高只有一米出头的小兴安松,老李说,兴安松每年只有5厘米至6厘米的生长刻度,它已经足足长了23年。这23年的每一天,都让他牵肠挂肚。

  1985年大学毕业后,当时热血沸腾的他,偶然从林大专家那里听说兴安松作为寒地特有树种,在我国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于是,为了拯救这一物种,他翻阅大量资料后,带着一个梦想,毅然走入兴安松的原始生长地大小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中。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在翻越了无数个山头,查找了无数棵松树后,最终在内蒙古图强林管局内的大山里,找到了兴安松。然而,找到的喜悦转瞬即逝,令大家苦苦寻觅的兴安松生活处境比想象中还要悲惨得多———五棵已超百年树龄的兴安松,因为群落稀疏,自然繁育能力退化,已经无法完成自然授粉结种,即使结了种子,种粒不成熟,有的掉落在常年冰雪覆盖的冻土里无法发芽,有的被野兽吃掉,直接导致兴安松种子败育,陷入无法繁衍的绝境中。

  兴安松种子没有自育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做接穗嫁接试验,取得株苗的成功。李长海在森警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从百年老树上取下一些枝条,用两个铁桶装上水,一路呵护,坐72小时火车返回了哈尔滨。

  起初,他取了长白松、红松做砧木,可经过几年的观察观测,以长白松、红松为砧木嫁接的枝条不是烂根就是长到三四年以后,嫁接点断裂,经不起一场大风的考验。中途他一度心灰意冷,可是为了这一物种的存活,他苦心坚持在濒危园里。1999年,以樟子松做砧木嫁接的枝条成活了,并于2000年5月第一次开花结果。那一瞬,高兴劲别提了!

  现在,看着园子里的两株兴安松正茁壮成长,老李说:“23年的艰辛付出,能换来兴安松这一物种在地球上存活下来的机率,值了!”

  专家点评保护价值

  兴安松介于西伯利亚红松与偃松之间,可能是二者的天然杂交种,但黑龙江省无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对研究物种进化有一定科学价值。其叶色浓绿,姿态优美,是北方优良观赏树种,种子可食用。现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帽儿山的独有小花

  作为帽儿山的独有植物,每年四五月份,早春时节,岩报春会准时向你迎春怒放。但这种艳丽的小花,也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林业专家野外调查数据表明,过去郁郁葱葱连成片的岩报春,随着帽儿山旅游热的高度升温,被人为地践踏、损毁,岩报春的植株群落大大减少,生命危在旦夕。如不加以救治和保护,不出几年,这一物种很可能永久性消失。

  为了保护这一独有物种,2003年起,濒危园主任周玉迁开始了他的高山极地之旅。数年来,他先后数十次进山挖草。有时带着干粮,整天进山寻觅;有时遇到天黑下不了山,干脆露宿山头,漆黑的夜里还要躲避野兽的侵袭。在进山的途中,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野果子。野人一样的生活,让他难忘,也更让他产生使命感。

  周玉迁告诉记者,第一次进山寻找这种小花时,周玉迁和同事背着重重的铁锹、镐把,刚爬到帽儿山北坡时,突然天下暴雨,山路陡峭、湿滑,慌乱中迷路的他们,差点跌进了万丈山崖。后来,多亏进山老乡的帮助,他们才逃出了山谷。

  几年来,经过自己和同事们通过分根繁殖、育培方法,已经成功使七八株野生岩报春在园子里存活下来。周玉迁说,他们完成了对这种小花及其种子基因的保护、保存工作。这就意味着,即使该物种在野外消失,其种子基因在这里也能寻找得到。

  专家点评保护价值

  本种为报春花种,耐寒。花色艳丽,花期长,为北方优良花卉,是报春花抗寒育种的种质资源。现已被列为国家稀有濒危保护品种。

  连浮石一同运回

  也许你去过长白山,欣赏过美丽的天池,欣赏过由盛开的黄色牛皮杜鹃点缀的烂漫风光。但你可能不知道,濒危园的科研人员曾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内,对牛皮杜鹃开展过迁地保护、引种救治工作。

  据该课题主要负责人张迎新介绍,在杜鹃家族中,开黄色花的很罕见,特别像牛皮杜鹃一样先开黄花后变白色的,更为少见。

  因牛皮杜鹃生长在海拔2000米寒地山顶,对湿度、光照要求极为苛刻,2005年,科研人员对其进行迁地保护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要模拟其适应的高山冻原石质生境环境。

  为了模拟原生境环境,科研人员上山时,不仅要把牛皮杜鹃附带的土坨子成团地背下山,还要把它周围的植被和岩石一同运回。可是,作为长白山特有的浮石,它和牛皮杜鹃是同样被列为珍惜濒危范围的。为了运回这种石头,科研人员逐级打报告进行申请,经特批后,几袋子浮石才顺利抵运植物园。

  研究过程中,保持其原生境湿度却成为一道难题。虽然有了浮石的帮忙,但是每日补充的水分不是少就是涝,为了更好地控制水量,工作人员每天只好用嘴进行微喷。

  慢慢地,这种方法显现出效果,牛皮杜鹃成活了。目前,植物园已经成功迁地保护了七八株牛皮杜鹃。

  专家点评保护价值

  该物种在我国分布甚狭,叶大,光亮,花淡黄色,十分美观,是东北稀有的常绿植物,可驯化为观赏花卉。因生于高山冻原和石质山坡,又是水土保持的好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还可作为育种的资源。

  兴安松

  国家级保护植物,濒危种。树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鳞状裂,树冠塔形或卵圆形。种子繁殖,零星分布中国东北、内蒙古。

  牛皮杜鹃

  国家级保护植物,濒危种。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最高峰大秃顶子山上的已灭绝,现只有吉林长白山存少株。

  岩报春

  多年生草本植物,国家级保护植物,濒危种。生长在湿润、阴凉的海拔650米至750米的岩石上及灌木丛中。播种三年后开花,之后每年开花,种群数量稀少。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