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新“商帮”在龙江渐成气候 民间商人抱团发展
2008-03-30 06:49:2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章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30日讯 哈尔滨市国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报请有关部门,准备捐赠价值1000多万元的100台妇科三氧治疗仪给黑龙江省的医疗机构,治疗妇科疾病,计划每家医疗机构捐赠一台。该捐赠一旦获批,将成为在哈异地商会中捐赠数额最大的一笔。

  得知政府改建拆迁计划后,几位会员以商会名义,共同集资,兴建了道外区禧龙板业市场。该市场占地30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多元。

  3年前,一位商人遭遇恶意起诉,无端被控欠他人10万元。面对这样一场祸事,就在他们感到无奈之际,商会出面“维权”,帮助会员搜集证据,与律师、法庭联系,经过3年努力,前不久,终获胜诉。

  这些会员都是黑龙江省福建商会的成员,他们在商会的统一组织下,完成了救助、维权和经贸合作。

  商会———一个没有行政职权的民间组织,它所发挥的作用,犹如大家族中的“总管”。从古至今,商会在商业活动中一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记录着商业发展的历程。

  据黑龙江省福建商会的发起人、现任商会秘书长郑忠好介绍,目前,在黑龙江省生活和工作的闽籍人士共4万多人,加入商会的直属会员有340多家,还有三家团体会员,涉及的行业有房地产、建材、医疗服务、机械制造、石化、珠宝首饰等十多个领域。成立商会旨在给异乡人一个“家”。从2005年8月16日成立至今,几年来,在黑龙江投资累计近千亿元。受理会员的维权投诉、法律纠纷、合法用地遭到侵占、子女入学以及帮助等服务近30余宗。在诸多此类的维权行动,以及商业运作中,商会出面代表的是一个组织,显然要比企业“单兵作战”更有效果。

  据了解,2003年黑龙江省第一家异地省级商会———黑龙江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成立。此后从2005年开始,在哈异地“商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黑龙江省福建商会、黑龙江省江西商会、黑龙江省上海商会等7家异地省级商会在哈尔滨陆续成立,黑龙江省广东商会、黑龙江省四川商会也正在筹建中。此外,许多外省的一些市、区、县也在哈成立了以地域命名的商会,如温州商会、丽水商会等。

  据黑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李喜局长介绍,自2005年开始,商会在黑龙江省呈兴盛之势。黑龙江省在北京、大连、海南等地也已创办7家省级商会。事实证明,当地经济越发达,商会发展越壮大,成立商会是大势所趋。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帮”不同,作为在哈新“商帮”,通过调动各种资源尤其是行政方面的资源,借助乡缘、地缘关系打造乡情优势,为地方经济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的通道,正成为民间组织抱团图强的新趋势。在黑龙江省成立的这些商会在推动经贸合作交流,在政府、企业间搭建平台,寻求多省共赢,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会员维权互助,回报社会寻“商帮”踪迹,早年山东会馆名声显赫在我国长期的封建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中“兴农抑商”和“重仕轻商”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也制约着中国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并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指山西、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陕西、福建、广东、江石(江西)、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宁波、龙游(浙江中部)、山东商帮。其中,晋商、徽商势力最大、影响最远。晋商起源最早、衰亡最晚,晋商发迹于宋代,明朝时与徽商南北并峙,至清朝晋商独占鳌头,明清两代辉煌500年。晋商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晋商不仅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而且经营范围远涉日本、西亚和俄罗斯等地,控制了史上多个行业如盐、铁、茶、丝绸等,清代的票号经营更将晋商推向史上最为辉煌的顶点,在世界金融史上也据有浓墨重彩的记录。晋商创造的财富,徐珂在《清类钞》中列举山西富户十四家,加起来“三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晋商超越于其他商帮之处突出地体现在股份制、身股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上。以义制利、诚信经商、乐善好施的商业伦理道德也成就了晋商的发展。


  有专家指出,历史上,每一波商帮的兴起和抱团行为,必是当时经济发展的活跃期。经济发展到临界点就会有商会的崛起。从明朝中叶到晚清再到民国,都曾出现过好几波商帮崛起的辉煌历史。而从单打独斗向集体抱团共强,正是每一波商帮兴起的共同特点。

  由于地域等历史原因形成的“闯关东”,将山东商帮的文化、经商特色移植进黑龙江,而其他“商帮”对龙江大地的影响就相对小得多了。道外区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最集中的地方,最早的山东会馆就建在此处,成为后“闯”过来的山东人的保护所。拨开历史迷雾,记者查询资料,试图在那里找寻当年鲁商“商帮”的依稀辉煌。

  但遗憾得很,山东会馆如今已不存在,只能借助史料复原当年的部分历史碎片。据资料介绍,山东会馆占地2527平方米,为中国古典式建筑,沿街是青砖瓦房和古典式的大门脸,馆内建筑为中国古典式样,黄色的琉璃瓦,大红柱脚挺拔庄严。在保存的山东会馆的照片上,记者看到一些雕刻精致的石块,花纹具有典型的山东特点。山东会馆初始资金主要靠在哈经营的山东商号,后来会馆越办越兴旺,在升平四道街拥有一座楼房,十道街还有楼房出租,会馆仅靠出租房屋租金就可以维持。山东会馆类似于“同乡会”,大家互通有无,还暂时收留闯关东的山东人,保证他们吃饱喝足,然后凭着会馆的担保书外出找工作谋生。山东会馆解决了很多闯到哈尔滨的山东人第一落脚点的难题,如果没有山东会馆,闯关东的山东人饿死、冻死的可能会更多。

  据介绍,傅巨川是滨江阜成公司董事长,兼任阜成房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多家公司董事长,为山东同乡中的巨富。他任山东会馆会长期间,为解决贫困同乡子女就学,兴办小学1处,由山东会馆每年拨出2800元,作为全年办学经费,学生免费入学,这应该是哈市最早的山东人投资兴办的学堂。同时,山东会馆内还设有诊所,为贫苦同乡免费治病,遇到婚丧嫁娶或同乡失业时,会馆也都给予资助。

  在商帮再度兴起的背景下,继承传统商帮的优良品质,发扬新商会特色被各界所期待。新“商帮”林立,竞相在哈立足打天下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帮再度崛起。尽管各地商会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起源、地域文化特色和管理体系,但其在经贸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商会在哈尔滨兴起的原因之一。

  2007年9月13日,黑龙江省江西商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江西老表”在黑龙江的创业掀开新的一页。据黑龙江省江西商会会长胡建芳介绍,江西在黑龙江有3万人,首批入会会员就有400多人,从事的领域涉及陶瓷、医疗器械、面包、眼镜等众多领域。商会成立后,经常组织会员参加各地招商引资洽谈,并为会员维权,在政府与企业间搭建了新平台。目前,一些会员在商会组织下,正在为春节期间遭受雪灾的江西乡民筹集资金,奉献爱心。

  黑龙江省福建商会会长吴庆忠告诉记者,商会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闽籍企业到黑龙江投资,包括佳和投资等公司,共引进项目资金3亿多元,意向投资资金3亿多元。2006年,商会在道外区南直路圈定8000米地皮,计划投资建设商住一体的高层。另外,商会还不间断地组织闽籍商人包括东南亚华侨团体到黑龙江各地考察,促进两省经贸合作。此外,商会还积极为会员谋求政治上的发展。2005年黑龙江省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商会有5人获此殊荣。一些会员告诉记者,以往以一家企业之力与政府、客商洽谈,力度有限,现在有了“组织”,受重视程度高了,合作的成功率也提高了。

  各省对设在外省的商会的发展十分重视。江西省在每年举办的世界性的赣商大会、赣商联会之际,都会邀请各地商会成员回家乡投资洽谈。福建省曾表示每年可以资助黑龙江省福建商会200万元活动经费。每年福建省委统战部都会到各地商会考察走访,帮助解决各地商会的困难,并为各地商会提供政治发展空间,提供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指数,为各地闽商创造多种发展机遇。健康发展,保证新“商帮”的核心竞争力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异地商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商会刚刚成立,如何发展还处在摸索期;有的商会主要负责人只为个人谋取名利,圈地圈钱,不顾及商会整体利益,导致商会四分五裂;有的商会负责人甚至把持商会公章,不给会员盖章,损害会员利益;有的商会中,一些会员年纪轻轻出门打拼,文化素养不够,靠吃苦耐劳打拼赚取天下,便以为有钱就是老大,在商会中不服从管理,一意孤行;有的商会领导人组织管理能力不强,使商会凝聚力不足……

  但瑕不掩瑜,以地域划分的商会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有专家指出,在开放的时代,商业发展会一直进行下去,而不会随个别商帮的兴衰而停顿。“商”的意义在不断充实和丰富,“帮”的界限随着其扩展而逐渐模糊。商业要因时而变。尤其是在快速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商业的竞争日新月异,一个商帮或一个商人领袖的应变能力,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竞争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