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与国际经济脉搏律动——外资让哈尔滨经济提速
2008-04-01 07:28:3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金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日讯24年前,作为哈尔滨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由香港投资的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驻哈尔滨,打开了哈尔滨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的大门。

  24年间,回顾外商来哈投资历史——“缓慢、快速、整合、迅猛、稳步”是外商投资的发展进程。近3000户外资企业法人,在这个进程中浮浮沉沉:或湮灭、或成长、或“移情别恋”……他们落户,给哈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壮大,让哈市有机会站上国际经济舞台;他们离去,让哈尔滨重新审视自己……

  回望哈尔滨市过去24年招商引资之路,欣喜与忧虑是诠释心情最准确的词汇。而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日前完成的《哈市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环境》专项调查,也为这份心情添上了精准的注脚。

  零的突破

  哈尔滨触摸国际经济脉搏

  1984年,当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哈注册时,哈尔滨人还不能清楚地了解“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尽管作为第一家来哈投资的外商企业“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中外合资的名义进入哈尔滨,业绩名不见经传,后来的命运也无从考证,但它的到来,不但实现了哈尔滨招商引资“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拉开了外商来哈投资办企的序幕。从这一年开始,哈尔滨迈开走向国际经济舞台的步伐。

  从1984年起,外商投资在哈经历了4年缓慢期后,“招商引资”于哈尔滨经济建设的意义更加清晰。1991年6月21日,哈尔滨市发布第一份鼓励外商投资的地方性文件——《哈尔滨市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同年,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首批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几项利好消息,将哈尔滨带入外商投资增长快速期——从1991到1995年,5年间23户外商投资企业为哈尔滨经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从那时开始,许多国际品牌前面都打上了“哈尔滨”的标签:哈尔滨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哈尔滨森永乳品有限公司、哈尔滨松花江凯莱商务酒店有限公司、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有限公司……哈尔滨让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完成本土化,也被这些知名企业带入国际经济的大舞台。尽管在1996年到2000年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哈外商投资企业一度进入整合期,许多外商企业或倒闭、或撤资,哈尔滨的招商引资工作也陷入低谷,但不能否定的是,哈尔滨经济已搭上国际班车:哈尔滨人的生活,政府执政方针、行政手段,都在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力图完成一个心愿——与国际接轨!

  外资涌入

  经济建设又多中流砥柱

  2001年到2005年,正值“十五”规划发展期,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全球的互动期,从国家到地方,投资政策的不断变革,让一些生产流通领域走向放开,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限制性规定被取消。

  面对巨大的市场,外商来哈投资进入了迅猛发展期。仅2004年到2005年,就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2户外商投资企业在哈落户。

  而开明的政策、开放的环境,也让外商在哈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范围延伸到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各个行业。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外商投资足迹遍布各个领域。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在对哈市100户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统计后显示,截至2007年末,100户外资企业在哈投资额合计已达39.5亿美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合计人民币284.1亿元,投资总额近300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对哈尔滨经济的贡献也开始凸显:1990年至2002年,外资企业累计实现涉外税收51.37亿元人民币,实现出口创汇13.6亿美元。一些有实力跨国企业的进驻,不但为哈尔滨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成为哈尔滨市民就业的新渠道。统计显示,仅7户世界500强企业就安置6308人就业,外资企业正逐渐成为就业高地。

  在外商投资企业本土化的过程中,他们带来的全新管理模式、运营机制、营销手段,促使哈尔滨国企加快改革: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无论是外商投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接纳、包容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成为哈尔滨经济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安商富商,国际文明都会雏形初具

  从无到有,从落地到生根,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哈尔滨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着自已的形象: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政府的执政思想在转变,行政手段在弱化……外资企业的进入,促使哈尔滨不断摒弃不足,以适应国际舞台竞争需要的姿态示人。

  据了解,24年的招商引资,不断督促政府部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审批程序从以往的千余项减少到如今的172项,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同类城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与此同时,一系列针对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相继出台:审批“绿色通道”制、“案例援引审批”制,加快了外资落户速度;“无违法不介入制”、“企业检查准入制”、“检查报备制”,确保了外资企业安心生产。哈尔滨的政府形象越来越被外资企业认可。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的《哈市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环境》中显示,百户外商投资企业对哈尔滨市“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态度”、“政府对外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和“政府涉外投资管理机构工作水平”三方面做出的评价,满意程度均超过90.0%。

  认可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哈尔滨市多届政府付出实实在在努力的结果。在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的同时,多年来哈尔滨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环境可与国际大都会媲美:“八路五桥”、“九路九桥”、“五路十桥”,加上二环快速干道、机场高速公路,哈尔滨市现有桥梁已达258座,城市运力大大提高,大大方便了投资者。随着眷顾哈尔滨的外商日渐增多,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在连接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后,又相继开通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日本新泻(XI )”、韩国首尔等近10个国外城市,及香港、澳门特区定期或不定期航线。哈尔滨已然成为国际贸易大动脉上的一个节点。

  图强共赢,完善中期待更多青睐

  外商的到来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给城市带来发展新契机。落户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与哈尔滨这个发展中的城市相互磨合过程中,有的壮大了,有的消失了,有的离开了。在世界各国都把招商引资当成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时,我们的城市应该重新审视自己。

  在接受调查中,百户外商企业分别提出,如果投资软环境再完善些,来的企业会更多些,落地的企业发展会更快些。问卷中显示,企业最希望政府改善的投资环境所列16项指标中,按提及率高低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涉外投资管理机构工作效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及率分别为93%、73%、60%、50%和49%。

  改善软环境可加快外商落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则能安商。调查中,有25%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哈尔滨市的交通环境表示“不太满意”。哈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一位外企负责人表示,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都在开发区办公,处在城市交通网络的边缘和末端,公交线路少、运营时间短,住在市中心的外企职工乘车十分不便,希望能尽快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乘车难现状。

  调查分析人士认为,外资企业的期望,为城市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指明了捷径。外商的到来,证明哈尔滨具备潜在的商机和发展希望;外商的离开,则反映着城市存在的不足。一组数据显示,24年来,来哈尔滨市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2000多家,如今留下发展的只有661家,其余的一些企业或投资失败撤资后销声匿迹,或转移投资寻找新的投资高地。在他们不同命运和不同抉择的背后,我们的城市该如何完善自我,才能达到“招之即来,来之即安,安之即大”的招商引资最高境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