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一个新师范生培养模式的诞生——顶岗支教新模式
2008-04-01 17:58: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日讯 题:对话绥化学院院长庄严 一个新师范生培养模式的诞生——绥化学院“顶岗支教”开辟支援农村教育新模式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 印蕾

  师范生实习难题的破解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
  【东北网记者】:我们知道您在师范院校工作了近20年,是不是因此让您更加关注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村的教育问题?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我先后在省内两所师范院校工作过,从事师范教育工作18年,不过真正让我关注农村教育主要源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在政府工作的6年间,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领域,那段时间我对全省的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掌握了基础教育方面的一些情况。

  【东北网记者】:最初发起实习支教这项工作,只是为了解决师范生的实习难题?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对。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范生越来越多,师范生实习是一个困难。我在检查我们学院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在海伦市的一所学校竟然有我们学院的30个学生。本来他们应该站在讲台上,结果他们只能作为观摩者听观摩课,很难走上讲台真正上课,这样一来,他们又成了学生。

  另外一方面,虽然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的硬件条件逐步得到完善,到农村去你也能看到,当地最漂亮的房舍往往都是中小学校的校舍,硬件条件虽然已经具备了,但师资力量的缺乏仍是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调研后发现,农村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理念落后等现象远远超出想象。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目前乡村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超编和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所谓结构性超编是指有些满编学校平均有15%左右的教师虽在岗但不能讲课;结构性缺编指的是如音、体、美等学科师资几乎空白。另外,调研中我们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乡村教师的第一学历较低。我们调查了兰西、青冈、望奎、明水这四个县的初中教师第一学历,发现四县共有初中教师3819人,其中第一学历史专科的教师有1102人,本科16人,加在一起是1118人,第一学历在专科以上的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29.3%,也就是说七成左右的初中教师第一学历不达标。

  而在城市基本实现了“初中教育本科化”,也就是初中生基本都由大学本科毕业生来教。进入市场经济,大学生自主择业以后,现在进入乡村中小学任教的大学生特别少。当然我是指,欠发达地区,这里不包括南方等发达地区。去的多数是志愿者,往往呆上个把月就走人了。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是乡村中小学师资怎么解决?农村学生一样渴望优质教育,那么提高乡村师资水平就成了提高乡村基础教育水平的首要任务。这种顶岗实习支教也许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

  【东北网记者】: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会遇到阻力?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对,当然也有阻力。我们多次开会研究这个事情,很多老师也提出疑义,有人提出实习支教这么长时间,原有的教学计划怎么执行?把学生分散到那么多学校,怎么管理?我当时觉得实习支教这件事情起码有两点意义,第一,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难题,对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有好处;第二,能为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其他那些不重要的因素不能影响这两个重要因素。就这样我决定先把学生送下去,回头再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个新师范生培养模式的诞生

  【东北网记者】:首批支教工作已于上学期结束了,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对,在乡村,学生可以直接深入教学一线,使自己接受的教育有机会在教学舞台上得到展示。当然最受益的还是乡村中小学生,大学生富有理想,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到乡村后,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展知识的殿堂,启迪了他们的思想,唤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解决了乡镇中小学师资匮乏、师资水平不达标的问题,也促进了乡村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另一个事先没有预料的收获是我们的学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自修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支教学校大多条件艰苦,当代大学生都出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多在比较富裕的生活中长大,他们在实习支教的课程中深入社会了解乡村实际,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去除了浮躁情绪,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感受生活、锤炼意志的机会。所以我感到这项工作应该进一步全面开展起来。

  【东北网记者】:所以学院就把它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固定了下来?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对。传统的师范生教育模式中,一般把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都放在第六学期。考虑到第六学期让学生去实习支教,我们就研究把这些课程放到到第四学期进行。经过专家的论证,我们对教学计划做出了调整,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现在的“2.5+3个0.5”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其中,“2.5”是指学生入学后利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进行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的学习,并进行“五练一熟”(练写、练讲、练艺、练做、练管,熟悉中学教材、中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基本功训练;第一个“0.5”(即大三学年下,第六学期)分为两部分,一是第一批学生进行“顶岗式”实习支教,二是其他学生在校继续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第二个“0.5”(即大四学年上,第七学期)分为三部分,一是第一批支教学生返校学习,二是第二批学生进行实习支教,三是未参加支教的学生的教育教学实习;第三个“0.5”(即大四学年下)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

  【东北网记者】: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实习支教占了很大的比重?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对。和以往师范生的教育模式相比,新模式的核心是支教,就是拿出完整的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岗位上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而在以往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四年的学习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传统的培养模式暴露的问题上面也提到过,比如学生们都挤到仅有的几所学校里听观摩课,还有的直接让熟人开个实习证明交回学校。分散实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甚至成了变向放假。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好事做好

  【东北网记者】:虽然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但还是面临一些困难?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现在看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政策的问题,现在关于规范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仅有一个教育部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转发国家文件的同时,能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对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求,对实习支教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第二个问题是经费问题。实习支教需要的教学经费,在原计划里是没有的,这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以我们第一批实习支教的学生为例,一名学生缴纳的学费是2500元至4000元/年,我们发给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的补助金是300元/月,5个月就是1500元;实习支教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还涉及调整教学计划,这样算下来包括发给学生的补贴、双套教学计划的执行、支教生的管理等项在内,一个学生的投入大概在2700元/年。那么学生交纳的2500元学费,基本都花在了支教实习上面。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我们学校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每年只能派出500名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如果能够增加经费的投入,我想,参与支教的学生数量还能再增加,也能进一步满足乡村中小学的需求。

  【东北网记者】:我们看到您办公桌上这张“绥化学院实习支教十一·五规划”工作表,已经详细列出了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各专业计划参与实习支教的学生人数。学院还是决定要把这个新模式继续推行下去?

  【绥化学院院长庄严】:从大学校长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情可做可不做。不做的话,我关门办学,会很省心,这样开门办学,会操很多心。但是从大学所承担的功能来讲,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我认为最应该被重视的是就是为社会服务这项功能。高中也有教学、科研,所以教学、科研不可能是你的社会功能,只能说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在于你能提供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作为我们地方院校,考虑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很有社会意义的。

  所以大学不能关门办学。我们把触角直接伸到乡村中小学,让支持农村教育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而是长久、扎实的持续下去,切实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赵敏在评价我们学院开展的实习支教工作时曾说,实习支教是社会良心。所以这样的好事光靠我们一所学校不行,我们自己没有力量覆盖到全省,只能解决一个绥化市的问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这件好事推动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为缩小城乡差别做点事情。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