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近日,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二联合站生产调度室里,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化系统随时掌握污水处理、回注的运行情况。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联合站解决了含聚老化油、落地原油回收问题,避免了含油污水回注,污水处理回注率100%;四台加热炉安装了节能高效火嘴和智能火焰监视控制系统,热效率提高了13%;注水站应用了变频调控技术,日节电1.52万千瓦时。
南二联合站仅是大庆油田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厂区内,“让环保扎根现在,让绿色昭示未来”的标语,彰显着这个产能大户的环保“责任宣言”。
“生产原油是贡献,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也是贡献”
作为全国最大的资源采掘型企业,大庆油田既是产能创效的骨干,又是能源资源消耗和减排的大户。随着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系统效率的不断降低、注采总量大幅增长等原因,节能减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新的历史时期,大庆油田开展了“贡献观”的大讨论,通过深入的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进一步提高了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树立了“为国家生产原油是贡献,为国家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也是贡献”的新型“贡献观”。
大庆油田制订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优化调整节能减排系统,重点解决地上地下不匹配、系统负荷低、区域不平衡、基础设施差等突出问题,实施立体化节能减排管理,是国内“十一五”初期就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的少数企业之一。
“环保向世界最高标准看齐”
“大庆油田是世界级大油田,环保要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说。
从2001年起,大庆油田开始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降低废物管理成本,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风险,油田所属的生产单位全面实施了国际标准化管理。
大庆油田首先从外部引入成熟适用技术,然后组织力量对其它急需技术重点攻关。每年从众多技术课题中优选出符合要求的课题,采取“课题制”的组织方式,对重点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进行攻关。“十五”以来,共开展重点攻关35项,现场试验12项,使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
如今,大庆油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技术打入国内外市场,螺杆泵配套举升技术已在哈萨克斯坦、印尼、苏丹等国家推广应用,出口579套。细分油层注采、原油低温集输等20余项节能技术进入国内外石油市场。
大庆油田对高含水井实施关停,对高含水层实施封堵;对运行时间长、负荷率低、布局不合理、维护改造投入大、管辖半径较小的相邻两座计量间、中转站实施“合并”,全面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沿江、湿地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为了防止对嫩江流域产生污染,停产封闭了位于泄洪区内的大415区块113口油水井,推迟开发了他拉哈油田英272、英205等区块。“十一五”以来,油田累计完成环保专项工程260余项。
“排放物是放错位置的能源资源”
能源观的转变,使生产模式由传统的“资源—生产—污染”型向“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型转变。
油田每年由于装置检修和季节性用气不均衡,需要放空1亿多立方米天然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今,加强了天然气的季节性调峰,扩建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储气库,夏注冬采,每年可注入、采出各1亿立方米天然气,年创效益1.2亿元。30台小型燃气发电机组,年利用放空气发电2600万度;4套燃气直拖注水泵装置,年创效益3950万元。
油田在生产过程中从地下采出的含油污水蕴含着大量的低温热能,大庆油田积极筹措资金引入和推广了热泵技术。2002年以来,已建成投产了12座热泵房,用于房间采暖和注水电机冷却,年供热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每年比常规供暖方式节省1000多万元。
水是油田的“血液”,同时也是最大的“排放物”,大庆油田通过发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和生产密闭流程,实现了污水的“可循环”。同时,污水注聚新工艺实现了用污水替代清水注聚合物驱油,解决了“清水用量大,采出含聚污水处理难”这一世界级难题,年均利用污水5400万吨,节省清水费2.2亿元、排污费1.76亿元。目前,大庆油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和污水利用示范区。
污水注聚新工艺解决了“清水用量大,采出含聚污水处理难”的世界级难题。大庆油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和污水利用示范区。图为萨中二聚合物配置站。赵永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