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高科技推动“煤电化”一路快跑
2008-04-10 16:34: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彭溢 谭迎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科技学院科研人员在攻关。
  科技人员对机组进行大修。 吕天生摄

  东北网4月10日讯 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鸡西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科技要素发展非常活跃的区域,也是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黑龙江省未来整体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东部六市的崛起和快速发展。目前黑龙江省科技部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正在积极实践,将这些活跃要素优化整合,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高新技术助推煤化工

  黑龙江省是国家确定的七个煤化工基地之一,省科技厅对煤化工科技项目给予了有力支持。

  例如,“能源和化工原料融合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黑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该项目采用能源和化工原料融合的煤炭利用技术,拟建设日处理原煤35吨的中试装置,采用循环流态化实现热解和燃烧,在中低温和常压下对烟煤、褐煤等进行分级转化,生成高附加值的富氢有机液体产品、中热值煤气及半焦,半焦通过燃烧供热和发电,从而实现燃料和化工原料的联产,不仅能获得高附加值的油、气产品,显著提高煤炭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省科技厅支持了由黑龙江宝泰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承担的“煤焦电化循环经济项目”,从选煤、炼焦、甲醇、发电等方面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循环高效利用和生产环境的有效保护。

  省科技厅还对双鸭山、鸡西等煤炭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给予支持,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双鸭山市方达选煤有限公司信息化工程”,预计通过管控系统实施,提高精煤产量2%;通过库存系统实施,降低企业备件库存20%;通过设备系统实施,降低设备故障率5%,降低设备维修成本10%;通过信息系统实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省科技厅以支持大型煤化工设备的研发为切入点对黑龙江省煤化工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赵新宇说,黑龙江省煤化工装备制造业的制造能力国内领先,但设计能力与国内一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省科技厅将组织黑龙江省制造能力强的企业与国内设计能力强的院所合作,推进煤化工设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同时继续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校企共建新技术出高效益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黑龙江科技学院攻难关、出成果、创效益,在产、学、研方面创建了校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形成以煤炭为主的较为系统的矿业科研特色,5年来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这些高科技成果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煤炭产业技术升级。

  目前,该学院已与四大国有煤矿、两大煤机企业共建了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还在17个采煤市县设置了科研信息联络站,并有兼职联络员负责传递信息,随时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为东部煤电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据该院科技处马安昌处长介绍,科研人员采用实时分析和探矿新技术,经过两年的勘查在牡丹江地区发现近亿吨的煤炭储量,结束了该区无煤的说法;牵头申报“煤矿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综合预防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省重大攻关项目支持,该项目将建成一个综合的安全集成优化系统,改变瓦斯爆炸事故频发的隐患;针对矿区地表沉陷严重问题,建立了深部开采地表沉陷控制理论框架,并提出了控制方案、措施及治理工艺;与七台河黑龙宝集团合作研发了热值高、价格低、环保型的“复合颗粒清洁煤”,此产品从有害气体、粉尘到林格曼黑度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有力支持了高寒地区煤炭燃烧量大的黑龙江省的生态建设。

  校企合作还在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矿区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技术,采煤机和露煤机的优化设计及新材料的研制等领域取得大批科研成果,给企业带来了超亿元的经济效益。

  引进企业争项目促发展

  黑龙江省及东部六市确定的新型煤化工、新型材料、新能源等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在这方面黑龙江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根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并不是很多的现状,应依托东部地区的重点企业、骨干企业,来吸引集聚一些科技要素包括省外的、国外的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

  黑龙江省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资源,但有些科技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企业数量尤其是大企业数量太少,产业链较短,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因此要在科技合作招商引企方面有新的突破。科技人才的舞台在企业,如果企业太少,产业太少,这舞台就缺少发挥的空间,就会出现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研究和应用脱节等问题。如果企业数量多了,达到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风起云涌,规模之大,产业之强的状况,科研人员就不会再有找不到科研项目的情况,科技成果转化难、研究与应用脱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应加大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力度。

  同时,建议市、县、区科技局一方面要将企业作为科技第一服务对象,进一步实施主动组织设计项目及双甲方项目制度,推进政产学研金和吸引省外企业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省、国家的项目争取和吸引省外企业上,东部城市潜力巨大,一个市找准一个突破口,大力促进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另外,在黑龙江省对外开放25个一类口岸中,东部六市就拥有15个,可通过这一区位优势、人脉资源及良好的人文资源,加大对俄科技合作,引进更多的俄罗斯专家和好的煤化工技术项目。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