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规定: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届时,东部六城市将成为这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苏强摄
近几年,鹤岗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居民的居住环境、住房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757.08元,比2001年增长1.5倍,居住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01年的9.2%增长到11.4%。图为鹤岗市新城区。房宝树 谢平摄
东北网4月18日讯 按照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规划,东部地区将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协调,煤电资源综合利用,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板块和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1050万人就是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主人,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东部地区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成果。
矿工安全指数会更高
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推进的建设项目,必将引领区域煤炭、电力、化工等安全生产高危企业向产业集约化、技术高新化、安全本质化发展,矿区生产的安全指数必将大大提升。
东部煤电化建设将形成以能源、煤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这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机遇。从项目规模化、集约化、技术高新化看,将促使老企业加快更新改造步伐,有利于提升安全基础;新企业依靠大规范、新技术有利于实现本质安全。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强调,中小型煤矿要走整顿、改造和资源整合之路,实行集约化经营。省政府已出台政策支持年产30万吨以上的煤矿,通过资源扩储和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能力。但是同时,黑龙江省小煤矿过多也给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在全省1256处煤矿中年产30万吨以上的煤矿仅有51处。今年黑龙江省将继续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小煤矿,要在前三年关闭小煤矿700多处的基础上,再关闭小煤矿100处以上。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已对煤层气(瓦斯)开发做出部署:坚持井下抽放与地面勘探并举,煤层气开发利用与瓦斯灾害治理并重,加速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和瓦斯综合利用。近三年,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矿投入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资金36亿元,107项瓦斯治理工程全部完成,瓦斯抽采率达到32%。按照要求,黑龙江省地方高瓦斯、按高瓦斯管理和瓦斯经常超限的矿井要在今年6月底前上齐瓦斯抽放系统,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瓦斯抽采利用的国债资金项目,尽快落实瓦斯开发优惠政策,深入探索瓦斯综合利用方式,提高瓦斯利用率。
有关人士认为,通过煤电化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力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改善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沉陷区居民愁容变笑脸
□周军任桂艳本报记者李飞
走进麻山区英林学校,教学楼、食堂、宿舍装饰一新。该校由该区11所中小学合并而成,其中一半处于沉陷区,冬天教室透风,学生写作业要戴手套。2005年,鸡西市投入采煤沉陷治理专项资金495万元,整修、维护原麻山技校,新建了宿舍和艺体楼,将11所学校合并成农村寄宿制英林学校。2007年中考,25名学生免费升入市重点高中,打破了该区记录。过去,城子河区医院条件非常差,冬天住院得穿着棉袄睡觉,吓得新患者掉头就走。通过沉陷治理,患者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医院历史性地扔掉了政府补贴。
2002年以来,鸡西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采煤沉陷治理一期工程,在部分区、矿新建住宅12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民宅17万平方米,1000多户百姓搬入新居,改善了3000多户百姓的居住条件。新建、维修加固学校18所、3.5万多平方米。2004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9亿多元,在市区和矿区新建8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62万多平方米,安置沉陷搬迁和动迁居民1万多户;分散建设住宅1.2万平方米,安置沉陷居民240户;货币补偿安置农村居民2839户;补贴维修加固住宅41.9万平方米,受益城乡居民8601户;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近6万平方米。
按照省和国家批复,鸡西市煤矿棚户区改造,随着东部煤电化建设的推进即将掀起建设高潮。项目规划利用五年时间,采用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和平房区维修等方式,对煤矿棚户区进行改造。在全市六区新建10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434.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01.99万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32.4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6.7万户、20.6万人。维修改造平房区9个,涉及16片煤矿棚户区,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3万户、6.7万人。项目总投资58.31亿元,预计可争取国家补助投资7亿元以上。今年计划完成和部分完成四个小区、居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门前的煤泥沟变成清水河
□孙佰忠本报记者谢平
一条学名“小鹤立河”的河流蜿蜒流过鹤岗市南部地区。可是多年来,老百姓们却管这条河叫“煤泥沟”。采矿时从井下抽出的含有煤灰的黑水排放到这条河里,使河水漆黑如墨。 2006年,市民们发现,这条流了几十年的黑水河颜色逐渐变清,这是竣兴净水厂投产后所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如今鹤岗市南部20多万居民饮用的自来水就来自竣兴净水厂,令人望而生厌的黑色矿井水摇身一变,成了清澈甘甜的富含矿物质的自来水。
“现在的自来水挺好,没有一点怪味儿,原先水的味可真大。”家住鹤岗南部的居民陶玉芬说,两年前家里的饮水还是她的一个心病。“原来都不敢喝自来水,烧开后上面有一层像油似的东西,还有股农药味儿。”
过去的城区南部,不仅是水难喝,而且居民用水一直很紧张。鹤岗北高南低,水源又多集中在北部,南部供水全部依靠北部水源,输送距离超过40公里,高差有150多米,加上水管年久失修,供水时断时续,很不稳定。
2005年鹤岗市投资3500万元,对峻德矿井下水处理后作为南部地区生活饮用水,并于当年12月15日正式向鹤岗市南部供水。从此,彻底解决了困扰鹤岗市多年的南部缺水难题,使大量以往白白排掉的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鹤矿集团董事长王泉荣说,建设净水厂可谓一箭三雕:一可解决峻德煤矿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二可解决鹤岗市南部地区供水紧张;三可为正在建设中的1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和拟建的120万吨煤制甲醇厂提供充足的用水保障。
竣兴净水厂仅仅是鹤矿集团开发利用矿井水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集团提出了“ 314 ”的奋斗目标,即用3年左右时间,矿井水年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盈利4000万元。
打工不必远走他乡
□本报记者王玮
家住佳木斯市郊区的刘强去年在外地一家机械厂打工。今年,他在佳木斯市就业局举办的招聘会上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小伙子笑呵呵地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可心的工作,以后再也不用远走他乡了。”
在刘强不久前参加的这次招聘会上,当地4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了3580个就业岗位,近3000名求职人员齐聚现场寻求适合自己的“饭碗”。令人满意的是,1000余名求职者现场与用工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佳木斯市就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佳木斯市把推进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拉动全民创业和就业。
佳木斯是东部六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项目建设使这颗明珠更加光芒闪耀。2008年,佳木斯市政府重点推进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开工建设项目60个,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3万吨海绵钛项目是佳木斯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开工建设项目,它的建成,将对佳木斯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投产后将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
不仅佳木斯,煤电化基地建设对东部六市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大项目是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重要载体。人们在一个个重大项目中,看到了自己重拾“饭碗”的希望。因为项目建设本身就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新增就业机会,拉动就业增长。
正在建设“焦化之都”道路上飞奔向前的七台河,也通过一项项踏实有力的项目建设让百姓得到实惠。今年4月,七台河凯博达煤炭化工有限公司举行了年产98万吨焦化、1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奠基仪式。据了解,凯博达公司这项总投资13亿元的改扩建项目达产后,姑且不论经济效益,仅就业一项,即可解决1500名失业人员的就业难题。这对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收获。鸡西市也围绕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以立市、立县、立区的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快大项目建设步伐。鸡东北方焦化公司今年新上5个大项目,总投资达7.99亿元,预计年内可陆续达产达效,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0.13亿元。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们还将得到可观的社会效益——安置就业一千余人。与此同时,宝泰隆焦化公司也不甘寂寞,筹资8.6亿元,适时启动循环经济项目。这个项目达产后,也能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在东部六市,项目建设正在成为拉动当地就业的一个巨大引擎。在它的带动下,百姓的就业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
煤炭专业生可减免学费
本报讯(记者谭迎春)有志于参与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学子们,煤炭专业的大学生可享受到“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优待,甚至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跨国公司培训深造都可享有单独资助。
黑龙江省日前出台的《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规定: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紧缺性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对企业选派专门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跨国公司培训深造单独给予资助。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黑龙江省培养矿业紧缺人才的摇篮。据学院教务处任昌玉副处长介绍,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原来备受冷落的采矿专业近两年成了热门,有的学生入学后要求转到这个系,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据了解,为解决煤炭行业后备人才奇缺的现状,从2003年起由省教育厅单列招生计划,专项下达,学院每年为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对口单招、定向培养”,5年来共招收2000名本科生。
学院还按照“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双鸭山矿业集团等企业联合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43个,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
佳木斯市政府划拨150万平方米土地,整合16家单位,投资4.2亿元,组建佳木斯技师学院;鸡西市政府投入4800万元用于黑龙江技师学院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