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3日讯 记者21日从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获悉: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突出重点,扎实工作,黑龙江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同期。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57亿元,同比增长11.4%,基本保持上年同期增长水平,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按照“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三次产业相互带动、协调发展的态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现农业增加值90.3亿元,同比增长6.2%。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4.6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1.7亿元,同比增长7.9%。
二是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旺盛,经济增长协调性增强。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增长24.8%。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40.6亿元,增长24%。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95个,完成投资44亿元,增长21.6%。大庆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哈大齐城际铁路、“两江一湖”水稻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5元,同比增长7.1%。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实现进出口总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对俄、对韩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44.1%。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1.3亿元,增长45.1%。
三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业平稳运行。地方财政工作有序推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8.7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5亿元,增长26.8%;基金收入完成33.2亿元,增长97.5%。金融业稳定发展,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135.6亿元,同比增长11.1%;各项贷款余额为4609.9亿元,同比增长8.4%。特别是支农贷款大幅增加,农业贷款和粮食收购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达84.5%。
四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和谐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十大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实现新增就业16万人,其中困难人员3.8万人。居民基本收入保障水平有所提高,237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95元,18万名未参保大集体退休人员由低保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清理企业历史拖欠工资13亿元;发放冬春灾民救助资金1.4亿元,保障了318万灾民的基本生活;预拨城市低保资金6.7亿元、农村低保资金1.3亿元,确保了144.3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和89.4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思路,提出“1+5重点突破计划”的园区建设目标。制定出台了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华鹤120万吨甲醇、中煤能源集团公司180万吨甲醇和60万吨烯烃、鲁能宝清1100万吨/年露天矿煤炭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一季度实现首季“开门红”,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针对当前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政府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全力抓好抗春旱、保春播,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努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和增加资金供给,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并围绕省内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确保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