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孙立滨(左)
东北网4月28日讯 26日,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杨玉民迎来了第16个“生日”。据悉,哈医大二院共成功实施3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存活10年以上的已有3人。记者采访了5位“换心人”,听他们讲述他们换心后的幸福生活。
杨玉民:能活就活得像人样
时间定格在1992年4月26日,当时的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夏求明教授主刀,为杨玉民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供体心脏来自一名23岁的脑死亡患者。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全院动用上百名医护人员,仅手术缝合就达1000余针。术后杨玉民出现过两次急性排异反应,但是都被准备充分的医生们成功化解。
现在的杨玉民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家庭。他说自己现在终于活出个人样了,所以他永远记得他的救命恩人,“是夏求明教授给了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杨玉民不止一次这样说。
于文锋:我有了平和的心态
1994年2月10日清晨,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学数学教师于文锋在哈医大二院监护病房一觉醒来,“感觉眼前的一切就像是刚刚被水冲洗过,是那样透亮,鲜活!”而就在两天前,他的眼前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康复后回到帽儿山,于文锋重执教鞭,并且一直担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在一所乡镇普通中学,于文锋创造了30%以上毕业生考上大学本科的好成绩。于文锋说他换心后最大的变化,是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
“记得刚手术完回到帽儿山的时候,相识的人们见了我都不太敢跟我多聊,怕把我累犯病了担不起责任。”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于文锋事必躬亲。和同事一起到北京出差,他主动要求去爬长城,没人敢和他去,最后倔强的他独自前往,并成功地登上了梦想中的“高地”。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怀疑他的健康了。
杨孟勇:死后要把心脏再捐出去
杨孟勇是这些“换心人”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换心之前,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可换心之后,杨孟勇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开朗、健谈,忽然有了各种兴趣和爱好:唱歌、画画、写诗……杨孟勇说,换心之后自己忽然发现生活如此多姿多彩。
可令他苦恼的是,换心后杨孟勇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得急躁起来,“过马路时人家走慢点挡到我,我都会上前把人家扒拉开过去。”夏求明教授说,国际上也曾有过“换心人”换心后性格大变的报道,但从医学上至今没有发现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曾针对杨孟勇的变化做过一个实验,最后实验结果证明,他是受客观因素影响后造成的思想改变。”
杨孟勇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两个最大的心愿,第一是自己死后一定要将心脏再捐出去救人,第二就是如果有可能就为器官移植做些慈善工作。
赵传军:含饴弄孙很快乐
今年61岁赵传军是个十分憨厚的农民,当问起他换心之后是否有变化时,他说,“变化没有什么,就是和普通人一样。”
赵传军告诉记者,自己1995年换了心,到现在也有13年了。现在周围的人几乎没人再提起自己换心的事情,似乎大家都已经淡忘了。
“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以前在粮库当工人,现在退休了就在家帮着儿子带孩子,每天和这两个小家伙玩,真是挺开心的。”赵传军说,现在自己还能和别人一起抬起一个满满的麻袋,力气一点都没比以前小。“是这颗年轻的心脏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我会永远珍惜。”
孙立滨:期待得到甜蜜爱情
孙立滨是换心人中最年轻的一位,26日在活动现场见到他时,他调皮地笑着告诉记者:他终于能开车了。孙立滨说,现在的他已经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下学期就能重返学校,回到他心爱的学生中间了。
现在孙立滨的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接近而立之年的儿子有一个女朋友。以前因为有病不敢找也没人愿意跟他,现在终于恢复了健康,什么时候成个家?成了老人最大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