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30日讯 29日上午9时许,哈尔滨文庙(省民族博物馆)大成殿落成80多年来首次大修工程开工典礼,在文庙大成殿前广场举行。在大成殿维修工程开工仪式上,工程人员在该殿正脊上发现了大成殿的镇殿之宝——“银元宝”。据悉,8月底前,大成殿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人。
古典建筑群破损严重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是黑龙江省现存最完整的一组中国古典式建筑群,由殿堂、门、墙垣围合成三进院落,按南北中轴线依次布局。大成殿是文庙内的标志性建筑,整个建筑富丽堂皇,气势恢弘。据了解,大成殿外檐上绘制的“金龙和玺”等彩画,为中国古典建筑彩画最高规制,在全世界现存的700余座文庙中独一无二。
据文庙的工作人员介绍,历经80多年的风雨侵蚀,作为文庙主殿的大成殿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大成殿存在屋顶漏雨、墙基外涨、彩画剥落、瓦件残缺、木件糟朽等严重问题,这些引起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的重视。几部门有关领导现场办公,一次性解决了文庙保护建筑修缮中涉及的难题。
屋脊发现镇殿银元宝
据文庙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传统,古典建筑在落成时,一般都会在屋脊的正脊中央藏有镇殿之物,可能是金、银、玉器,也可能是当地的稀有之物,但寓意都是相同的。第一,祝福建筑从建成起吉祥、平安。第二,创建者象征性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修缮费用,告诫后人要牢记创业者的艰辛。第三,祝福社会和平、百姓安康。而按照习俗,在维修古建筑时,通常会将“宝物”取出,等到维修完毕后,再重新放置当代的“宝物”。这个仪式称为揭瓦仪式,从揭开第一片瓦象征着维修工作的开始。
大成殿的屋脊会不会有宝贝呢?9时30分许,位于正脊中央附近的一片瓦片被揭开了,一个银光闪闪的银元宝顿时让众人眼前一亮。当时元宝用红纸包裹,但由于年代久远,红纸已经破碎。元宝的底部有“滨江翠华”的字样,工作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当时的一家银号的名称。遵照国家有关规定,银元宝将送交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收藏、保管。
“修旧如旧”再现风采
根据介绍,这次大成殿维修工程,是其落成80多年来的首次全面维修,属于抢救性和恢复原来格局性修缮。修缮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修缮的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而负责此次维修工作的施工单位技术雄厚,曾经修缮过北京天安门、故宫等著名古建筑。维修工程预计6月底前完成屋顶维修工程,8月底前完成彩画和其他维修工程。
维修期间,大成殿附近的园区将封闭,而其他园区正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