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缺乏管理机制和回访制度 个别农家书屋有名无实
2008-05-06 14:05: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苏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书柜也上了锁。
农家书屋大门紧锁,无人管理。

  东北网5月6日讯 近两年,黑龙江省开展了援建农家书屋的活动,大量的实用书籍送到农村,多数农家书屋开办得有声有色,农民通过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掌握了致富技能。然而,记者最近对哈市周边郊区一些农村的农家书屋进行走访,发现个别农家书屋早已名不副实。

  农家书屋,只剩一块牌子

  哈尔滨市道里区某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于2007年开展捐书活动,捐赠的书籍被送往太平镇立功村村民李秀英家中设立的农家书屋。近日记者来到这里了解情况。

  进入村子,记者向一位农民询问农家书屋的位置,该农民回答说:“从来没听说村里有什么书屋呀。”记者一路打听,来到李秀英家,从外面根本看不出这是个书屋。记者敲门后一位50多岁的妇女迎了出来,她就是李秀英。记者提出想看看书屋的情况,李大姐面露难色:“书都让村民拿走了,一本也不剩了。”李秀英说:“书刚送来的时候,村民们排着队看书,没几天的工夫,书就全被取走了。”接着她拿出了一个写有“农家书屋”字样的牌匾,对记者说:“现在就剩下块牌子了。”对于书屋的建设,李秀英谈出了自己的想法:书屋应该由村委会辟出房间并派专人负责,虽然是免费阅读也应该建立严格的借阅程序,否则仅靠她一个农民来管理,确实很难。

  看一本书,要经两道锁

  2007年,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联胜村建成了该区的第一个农家书屋,面积20多平方米,里面藏书千余册,其中有名著、儿童读物、农业科普等书籍。近日记者来到联胜村,向村民打听农家书屋,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在村委会门口,两位正在卖菜的村民为记者指点方向:“你到村委会去问问,他们也许能知道书屋的位置。”在村委会二楼走廊尽头,一个房间门牌上写着“农家书屋”的字样。记者欲进屋探访,可是大门紧锁,于是记者向邻屋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打听,该工作人员说,开门得经村委会主任的允许。记者被领到村委会主任的办公室,表明来意后,村委会主任先是以存书情况没有变化、没有农民看书为由,不愿打开书屋的门。后来在记者一再要求下同意开门,并说,这两天楼下正在装修,一些桌椅等物品暂时放在书屋里。

  书屋的门被打开后,记者跨过门口堆放的杂物,走进房间。里面空间不大,但设施一应俱全,桌椅、书柜还有电脑,但上面都布满灰尘,可见已闲置多时。记者发现,书柜的玻璃门上了锁,工作人员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钥匙。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书柜里的许多书籍都是崭新的,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封。

  看一本书要经过两道锁,难怪没有农民来看书了。

  好事要办好,管理要跟上

  在道里区新发镇二场村村委会,记者向一楼的工作人员打听农家书屋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说,书屋在二楼,可记者在二楼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书屋的影子。在村工业办公室内,工作人员说,以前村委会里设有农民科普书屋,可是自从去年建了新楼,书屋就暂时关闭了,近千册书都被塞进了麻袋。

  农村书屋是为农民答疑解惑、传播农业实用科技、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场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费了许多周折建起的书屋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建国村村民庄文华家里种了两亩李子树,他对记者说,他想增加一些果树品种,将果园进一步做大,可是苦于没有技术,经常要到市里的书店购买相关的书籍,既费钱又费事,如果村里有个科技书屋,真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对科普书屋需求迫切。

  经常赴农村进行科普活动的我省农业专家、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的赵恒田研究员介绍说,大多农村周边既没有书店也没有图书馆,想多读书、读好书的确很难。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知识水平相对低下的农民们也非常渴望提高技术、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农家书屋可以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发起的筹建农家书屋活动确实是为农民们办了一件好事,可是这好事却在一些中间环节被弄得面目全非,仅仅被用来应付检查、装点门面。要想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就不能只将书往农村一送了之,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回访制度,乡村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让农民看着方便、看得满意,这样才算把好事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