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费用过高利润偏低 哈尔滨市送子车亟待"政策"关照
2008-05-08 10:59:1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宇清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8日讯 黑龙江日报自3月刊发了一系列有关送子车的报道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读者普遍认为,让送子车安全上路有赖于提高送子车经营者收入、降低缴纳税费,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

  忙活一个月,才挣一百多

  哈尔滨市接送学生车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伴随择校生而出现的新兴行业。接送学生行业属于教育服务的延伸领域,涉及运输、教育、公安、工商、市政等方面,为此国家交通部一直未将其纳入运输行业管理范畴。

  2001年,按照哈尔滨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本着为乘车的广大中小学生负责,确保学生安全的原则,哈尔滨市运输管理处参照相关法规,将当时的送子车纳入行业管理之中。2007年9月1日,《哈尔滨市接送学生车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这个《办法》是国内第一个接送学生车管理的专业法规。

  哈尔滨送子车的生存状况堪忧。哈尔滨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租赁科副科长柳文全说,绝大部分送子车司机都是为了摊薄养车成本才从事送子车这行的。目前,送子车完全处于一种薄利运行的状态,他给记者算了送子车的成本账:大多数送子车都只能坐7个学生,按着每个学生每月交200元算,送子车司机每月可收入1400元。但送子车的运营成本很高,每年要交二环费1100元、交强险1050元、检车费95元,以及哈尔滨市交通局一年两次的二级维护费用430元,这些费用平摊到每个月是223元。此外,每个月送子车司机还要负担养路费200元、承运人责任险35元、油费500元,给送子车公司20%的提成——280元,这样一来所有的运营成本加起来是每月1238元。客运附加费和运输管理费免收之后,送子车的收入是1400元,减去1238元费用,纯收入仅162元。这种低利润运行是滋生安全隐患的根源,送子车超载、“黑送子车”,都是驾驶员为了追逐利益而采取的对策。

  农村黑送子车,为何屡禁不绝

  哈尔滨市区内的送子车一般收入在百十元,而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偏远农村,手续齐全、完全按规范运行的正规送子车收入更低,每月大约五六十元,有的甚至支出和收入持平。在这些地方,正规送子车不愿意来,使得超载车和黑车有机可乘,屡禁不绝。

  许多家长反映,合村并校后,许多学生上学路远成了农村家庭普遍遇到的难题。道里区新发镇长林村的一位村民说,几个村子的孩子都要到镇小学上学。“七八岁的孩子不可能让他们走着上学,如果坐正规的送子车上学,每月至少交八十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为费用的问题,农村学生家长都去找车况不错、收费较低的车辆接送学生,不耽误这些车辆白天从事其他营运。

  “按有关规定,这些车都不符合送子车的要求,可是这些车白天不营运,投入的成本会大大增加。但如果离开这些车,孩子们的上学路更难走。”哈尔滨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的一位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农村,家长包村里的拖拉机、农用车送孩子上学。农忙的时候,一些三轮“蹦蹦车”就到各村接孩子,有的车里能塞进五六名学生。“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家长提心吊胆的。”一位农村小学老师说。

  柳文全认为,现行有关政策,无法吸引送子车向市郊、农村延伸。

  “学生专车”,公交向学生倾斜

  近几年来,哈市公交部门陆续开通了2路、8路、15路、20路、343路、338路、5路等多条“学生专车”路线,虽然不挣钱,但是一直坚持运营。

  据了解,这些“学生专车”一般在学生上下学期间运营,专门接送学生,不允许成年人乘坐。开“学生专车”的司机须有三年以上驾龄,而且定期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通报拉送情况。 “学生专车”线路采取不脱离运营线路、实施公交车门对校门等形式进行服务,每辆公交车风挡玻璃前悬挂“学生专车”标志牌,方便学生和家长识别和监督。

  据哈尔滨交通局运营处负责人刘柱民介绍,5路、2路、8路等线路“学生专车”每天接送学生千余人次,学生享受半票,谈不上盈利。而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专车”因为路况不好,学生上座率较低等原因,多处于亏损。有的线路早上只有四五十名学生上车,油钱都拉不出来。

  哈市交通部门工作人员说,在城乡结合部,因为“学生专车”抢了“黑送子车”的生意,一些“黑送子车”的车主在“学生专车”经过的路段扔三角钉子,阻碍“学生专车”的运营。

  哈尔滨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租赁科科长王泽伟认为,公交车参与到送学生之中,是一件好事。方便了学生上下学,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黑车。

  “公益标签”,能否贴到送子车上

  王泽伟说,现在送子车产业是自愿经营的,不同于公交车具有公益性质,能享受国家的补贴;送子车又不同于出租车,完全市场化可以全天运营,致使送子车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柳文全建议用发展校车的办法来解决送子车问题。他说,国外的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车,并且将其纳入社会福利的范畴当中,我国的北京、上海校车发展也很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学校设有校车,但因为学校生源不足,这些校车就到别的学校揽客,最终演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黑车”。道里区新发镇的一些村屯,为了解决孩子上学乘车问题,由村里拿一部分钱、家长掏一部分钱,雇一个车况好、司机驾驶技术过硬的车辆,作为孩子上下学的“校车”。这种方式的校车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正在兴起。柳文全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了车辆安全问题,也解决了车辆收入不稳定的难题。

  王泽伟说,政府部门在严抓、严管送子车问题的同时,考虑一下能否为送子车贴上一张“公益标签”,让送子车享受一些政策的扶持,局面就会大不相同,比如减免二环费、给正规送子车适当的补贴、享受公交车部分政策的“准公益”待遇等,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提高送子车的积极性,让这个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而有关人士指出,送子车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也牵扯多个部门的利益,贴上“公益标签”容易,但享受公益政策,还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