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讯 时下在年轻父母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出生第二天才开始早教,你已经晚了一天了。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父母们都深知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让孩子在0岁起跑”。于是,各类的才艺兴趣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两岁起的英语班,三岁起的珠算班、绘画班、乐器班……种类繁多的兴趣班紧紧抓住了父母的心,也使他们更加迷茫。声乐、舞蹈、乐器,过去曾经被老师、家长奉为孩子考学、就业“敲门砖”的才艺如今已不是社会所关注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一些冷门才艺如武术、曲艺、戏曲却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让人们眼前一亮,随着这些冷门才艺的“复出”,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非常”才艺路,昨天是“非常6+1”哈尔滨海选的初赛,1500名报名者中,有500人进入周日的复赛。其中一些选择了“非常”才艺的小朋友在众多选手中非常出众,不但赢得了央视编导的青睐,还为自己赢来了阵阵掌声。
“非常”小明星都有快乐和辛苦
记者在海选现场发现,由于此次央视想通过海选多选拔一些小选手去参加节目,所以现场有一半的选手是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其中大部分的小选手是表演普通的才艺,如歌唱、舞蹈等,但有一些具有“非常”才艺的小选手却很“抢眼”,但说起他们的“成材路”却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在海选现场,身着一身金黄色武术服、今年只有9岁的小熙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小熙文对记者说,她已经练习武术有4年之久了,虽然是女孩,但她很喜欢武术,每天放学后都要练习3个小时以上,虽然每天的训练很辛苦,但她都能顺利的完成,武术的每一个招式小熙文都能做得很好。小熙文说,武术对女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好玩的,有时练到很累或是难度很高的动作时,她都会跟其他的小女孩一样大哭一场,但她就是非常的喜欢,所以父母也只好忍心让小熙文继续练下去。别看小熙文只有9岁,她却参加了多次比赛和各级新闻媒体的节目。
一段京剧名段、很专业的京剧功夫,今年只有8岁和6岁的郑文逍和杨茜小朋友也有1年和3年的表演京剧的经验了,她们俩还刚刚获得了省少儿京剧梅花奖的大奖。虽然京剧属于我们国家的国粹,但在此次的海选中,只有4名选手表演了京剧选段。
一身蓝色缎制大袍、一副快板,很难想象这套行头的主人竟然是只有10岁的李金典。李金典对记者说,他练习曲艺已经2年了,他非常喜欢表演,快板和双簧是他自己选的才艺,每天放学都要到才艺班去学习一段时间。他说,每天听着快板的节奏自己的心情也会非常好,虽然每天练功很辛苦,但他很快乐。
“冷门才艺”让孩子“与众不同”
现今,社会上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兴趣班,钢琴、书画、围棋、舞蹈、电脑等。随着各种项目的不断增设,家长为幼儿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的项目也随之增多了,但就在众多的兴趣才艺班让家长头昏脑涨的同时,家长是否考虑过让孩子学些更冷门、更广阔的才艺才有可能让孩子“与众不同”?
在海选现场,李金典的母亲对记者说,她在为孩子选择才艺班时,也考虑到了这个才艺班是不是会适合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喜欢,现在的才艺班太多了,不一定让孩子跟风学习一些大家都会的才艺,相反一些民间但很受欢迎的才艺更有可能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感兴趣。已经学习两年京剧的郑文逍的母亲说,“我让孩子学习京剧是觉得这个才艺算是个冷门的才艺,没多少人去学习,也没多少家长舍得让孩子那么辛苦地学习京剧,这样孩子以后考学、工作时就拥有了一项特殊的技能,而学习了京剧,像是舞蹈、歌唱方面也就迎刃而解了,自然都掌握了,无形之中,孩子就学会了好几门才艺。”
专家呼吁拓宽孩子兴趣爱好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长王丽说,现在很多孩子在选择才艺时,大多是集中在舞蹈、声乐等热门的才艺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热门之外的才艺路,越是冷门的才艺有时才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搞教育的必须做好传承和推广。
继红小学大队辅导员刘英楠老师说,在为孩子选择才艺班时,家长的眼界一定要开阔,要从孩子的个性、特点出发,所选择的才艺一定要让孩子活泼、开朗的特性展现出来。
儿童心理学专家于德澧指出,不能以成人的视角,指导孩子“应该”怎样,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喜欢”,培养孩子的兴趣,考虑才艺是不是能真正展现孩子的特长,而不要过多加入成人的意志。家长要调整心态,引导孩子重在体验过程。在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走出家庭,学会与人交流,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更大帮助。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主任曲文勇说,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成绩、一手抓才艺。把孩子学习才艺的兴趣都冠上了诸如“考级、加分”等名目,在为孩子选择才艺兴趣班时也是过多地考虑到上面所说的现象,而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兴趣,但有一些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并不起眼的才艺,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才艺会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这样的才艺之路同样会使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