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调查显示:社区在居民心中越来越重要
2008-05-11 07:49: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章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社区成为居民生活寄托

  调查显示,81.7%的居民希望社区能成为“安居之所”。在就居民关注问题进行调查排序时,“社区安全问题”以94.2%的比率居社区教育、卫生保健、服务等居民关注问题的首位。调查还发现,市民不仅关注“社区安全”,而且对政府采取的“平安社区”认知度、认可度较高。有53.3%的居民认为“平安社区活动”产生的实际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文化健身活动及文明社区活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分别达到46.7%和40.8%。

  据经常深入社区进行各项调查的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专项处侯梦菊介绍,2006年,哈尔滨市8区共有94个街道办事处,594个社区居委会,总管市区人口472万人。社区已经成为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最基层群众组织。近两年随着平安社区建设的推进,各社区内灯饰亮化了,电子防盗门也安装了,巡逻车开进了社区,各项措施的逐一落实,使居民见警率提高,调查时,许多居民表示,安全感在大幅增加。在安全感增加的同时,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强化。像居民办理身份证、低保、失业救济、儿童接种打疫苗、培训等都在社区办理。“有事先找社区”已成为许多居民的共识。

  宋女士刚刚搬入哈安社区时,人生地不熟,但她并不着急,而是先找到社区办理建户卡。此后,家里老人办理老年卡,家人办理二代身份证,孩子打疫苗等事项就陆续有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通知。

  家住道里区海富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社区内设电瓶车,24小时有保安巡逻,晚上无论多晚回家,心里都感觉很踏实。夏天每周四晚上还会放映露天电影。社区还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像唱歌比赛等。春节期间,社区内专门辟建了一块空地,搭好架子,供居民燃放鞭炮。社区与物业协调共管,服务工作越来越到位,让居民生活无后顾之忧,有了社区好像有了管家婆。

  社区成为居民精神寄托

  调查显示,社区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越来越被广大居民接受和认可,参与率分别达到63.4%和60.8%。有4.2%的居民“每天参加”“认养绿地树木”活动,有30%的居民“经常参加”“认养绿地树木”活动。

  记者采访中发现,为了增加社区凝聚力,各社区使出浑身解数,有的说服驻区单位提供场地、资金,组织居民开展活动;有的与物业精诚合作,服务居民;有的发挥区内居民特长,开展培训、讲座、文体活动。一些社区组织了“慈善超市”,鼓励居民踊跃捐赠,为贫困家庭献爱心,而低保贫困家庭的居民也会到此选择合适的服装、米面、调料等物品。一些社区建起了聊天室、图书阅览室。老哥老姐闲来无事聚聚聊聊天,家长里短一唠,就能化解烦心事,获得精神安慰。孤寡、低保户、病残等人员是社区中的香饽饽,每逢年节,社区都会去其家中慰问送温暖,在送去物质食粮的同时,送去一句关心、一份体贴、一声祝福,让他们感到舒心,精神愉悦。而在社区内组织居民开展唱歌、扭秧歌活动、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更是寻常事。

  哈安社区主任王玉珍说,他们社区的一位残疾人的家,4月25日,遭受火灾,损失很重。社区及时赶到其家中,安慰劝导,又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使其获得4000元钱的补助,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道里区江桥社区成立了冰凌花艺术团,许多居民积极性特别高,早晚排练风雨无阻。这种有正事的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的欢迎,加入的居民越来越多。许多居民说,每天似乎不去唱歌排练,生活就缺少了滋味。

  南岗区海城社区每天每月都有活动,吸引得外社区的居民也来助阵。一群上年纪的大爷大妈还聚在这里像模像样地学习英语,教英语的也是社区居民,全部义务教授。南岗区同乐社区与区内物业关系融洽,社区的办公室就设在物业公司内,同时,社区还将水、电、煤气等服务项目引进社区,居民缴费可以不出院就得到解决。一些小区在清明节时,还组织居民集体祭扫。

  调查还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73.3%的居民期望社区能保持“正常办事”的工作程序和效率,15%的居民期望社区成为“倾诉对象”;10.8%的居民期望社区成为“看门户院”的组织;49.2%的居民希望邻里之间主动互助;40.8%的居民希望邻里之间“礼貌相待”;7.5%的居民希望邻里间可以“情趣交流”。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