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无论走到哪儿 泰山都是我的根
2008-05-13 11:04:2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旭升 张雷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3日讯 泰山与泰安,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名山,一座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名城,山城一体,风景秀丽,文化发达。中华民族赋予泰山太多的文化内涵。

  泰安市区坐落在泰山脚下,位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线中间,北与省会城市济南相连,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总面积7765平方公里,人口533万。

  泰安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5000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泰山,古称岱宗、岱山,主峰海拔1545米,东望黄海,西襟黄河,以拔地通天之势虎踞中国东方,世称“东岳”,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泰山作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明士纷至沓来,经泰山与泰安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孔子《丘陵歌》、曹植《飞龙篇》、李白《登岱六首》、杜甫《望岳》、苏辙《灵岩寺》、姚鼐《登泰山记》等都是不朽的名篇佳作。

  泰安印象 山城一体

  走在泰安市内不到半日,许多外地游客就会发现,泰安与泰山山城一体,北高南低,大山像一道屏障,把整个市区揽在了怀里,只要北望就能看到巍巍的大山,城区的边缘和大山的山脚协调地融在一起。

  一条山道把住宅和大山分开,路面还要高于楼顶。站在路面上能清楚看到小区内的布局,山脚下的房子南向的视线能看到近5公里。

  目前,山脚下的住宅区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万余元。对于这样的高价格,一些市民告诉记者,能拥有这样的房子当然好,空气好,但是泰山是整个泰安市的风景,无论谁家推开门窗就能看到:浅色的是岩石,深色的是绿树,平常能看到傲来峰,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主峰。

  泰安居民 恋家爱城

  这样优美的风景,激起了当地人的自豪。泰山日报社休闲采编部主任李清利更是其中一个,“我们这里的风景美得没法说,工作累了望一眼,顿时就觉得心旷神怡,疲劳顿消。泰安市一半的窗户外都是山景。”

  李清利说,每隔几天,他们都要在早上登山,锻炼身体,泰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带给这座城市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市民的健康。

  在金星路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里,两位70多岁的大娘正在晒太阳。老人说,这里顺着山势而建,仰头看到的是泰山的风景,远眺就能看到城区,她们住在山脚下,哪儿也不想去。

  泰安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这里的出租车司机很多都自觉兼起了义务解说员的角色,为乘客推荐观光、饮食、住宿线路,乘客只要上车就能找到所要去的最合适的地点。能在这样的城市开车,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建设东北 回闯山东

  听说哈尔滨来了记者回访山东,原泰安市迎春中学工会主席付中瑞一家人包起了饺子,热情邀请记者到家里做客。“我当年差点就上了东北林业大学”,付中瑞说,他是泰安范镇施庄人。高中毕业时自己闯到了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一次偶然机会,他听说林业局的沾北中学缺少教师,就去应聘。当时的校长是扬州师范学院毕业的顾玉成,通过了顾校长出的题,他被聘为理化教师。

  恢复高考后,他和他的两名学生一起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当时因为家庭和年龄的原因,他留在了林业局继续教书。1984年,为了照顾留在家乡的老人,他就调了回来,在迎春中学工作。守着泰山,儿女们渐渐长大了,他经常给他们讲起在东北大地拼搏的经历,让他们记得在东北还有一个家。付中瑞说,当年范镇有6000多人,相当一部分人到东北寻求发展机会,经过艰苦拼搏站住脚,但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又以投资等形式回闯了回来。

  克服思乡 勇闯关东

  “这么美丽的地方,有谁能愿意离开?但在解放前真是没办法啊!”现为一电子集团董事长的牛静涛给记者讲述了他姥姥家一家人的经历。

  牛静涛姥姥家在老姥爷当家时,也就是清末到上个世纪30年代,在当地也算是望族。后来,因为老姥爷喜欢结交朋友和玩鸟,花的钱越来越多,家道逐渐衰落下来,后来姥爷兄弟分家,分到了几亩薄田,维持生活都困难。

  他的姥爷潘文田,在上世纪30年代,带着他的大舅从龙口去了大连,后在南山开了一个小药铺,坐诊加卖药,逐渐有了一些收入。两年后,姥姥怀揣着姥爷寄来的几十块钱,带着他大姨、母亲和小舅,踏上了去大连的闯关东之路。他们一路受尽饥饿和颠簸之苦,到达龙口买了船票,钱已经花光了,一家人上船后,仅靠几个煎饼维持生命。船行很慢,在海上时全家人没有干粮,仅靠喝水维持。眼见他小舅饿得不省人事,姥姥只有垂泪。与电视剧《闯关东》里文儿他娘和传杰用煎饼救夏先生惊人相似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好心大娘掰给姥姥一块玉米饼子救活了小舅的命。

  牛静涛说:“姥姥90岁高龄时,还含泪讲述玉米饼子的故事,念念不忘那位好心的大娘。”抗战胜利后,牛静涛姥爷家在大连的南山分到了一座二层小楼。全家人都在大连扎根了,姥爷潘文田的思乡之情这时却变得清晰起来。

  后来,家乡要土改,族人捎信到大连,潘文田听说如果回乡就能分到土地和房子时,他毅然放弃了大连的一切,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家乡。

  闯关东人的精神家园

  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曾描绘四月十八庙会的热闹场面,而东北大地上赶庙会的习俗是闯关东的泰安人带来的。

  泰山研究专家蒋铁生认为,“闯关东”不仅是内地民众到东北地区谋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

  泰山学院除了庙会,现在在东北一些村落都能看到布置“泰山石敢当”的习俗。人们在房基、门口、桥头、要冲立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这也与闯关东的泰安人有关。

  蒋铁生认为,泰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闯关东的山东人无论走到哪里,泰山始终是他们的精神源头与力量支持。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