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母爱温暖震区孩子
2008-05-18 02:15:1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实习生 王贺 董艳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8日讯 5月17日,一个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周六,因为千里之外那场突如其来的震灾,冰城平凡的母亲们,奉献着不平凡的母爱——在南岗区果戈里大街革新教堂广场和火车站广场的“援助我们身边的震区娃”行动捐款现场,非同寻常的温馨和感动不断汇集升华: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来了,牵着孩子小手的年轻母亲来了,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妈妈也来了……不同的母亲关注着共同的孩子——在哈的受灾孤困学生;还有其他普通市民也都来为家在灾区的学子们捐款,心心传递的母爱和亲情,让来自震区的学子在揪心的伤痛中,感受到了来自第二故乡哈尔滨的博大爱心。他们深深感到:自己永不孤单!

  冰城母爱真挚厚重

  母爱,因为宽广无私而伟大,因为不求回报而不朽。昨天,在《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激昂音乐中,几乎每个经过活动现场的冰城母亲都停下了脚步。

  一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捐款箱前。“我也即将有自己的宝宝了,将心比心,我要为来自灾区的孩子们出点儿力,让他们远在灾区的母亲放心……”

  尹女士也是个要当妈的人,她的孩子还有二十多天就要出生了。她是到医院做例行检查的,为了捐款特意赶过来。她说:“我周围的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即将当母亲的人和已经身为母亲的人,一看到电视上救灾的感人画面就流泪。在报上看到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需要关心和安慰的灾区孩子,想到他们的父母可能还处于危险之中,我们更希望能为他们献出一份关爱。”

  59岁的杨阿姨说得更实在,咱身边这些来自灾区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般大,帮他们解难就是我们的责任。

  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是现场捐款市民中年龄最大的母亲。她是领着小孙子到广场附近休闲的,正赶上昨天的活动。七八岁的小孙子还不太懂事,她就低声细语地告诉孩子,这是为家在灾区的哥哥姐姐献爱心。小孙子听懂了奶奶的话,将身上带的钢钅崩儿一个个投进捐款箱。

  “压岁钱”汇涓涓细流

  在冰城母亲们的带动下,捐款箱中有四分之一的捐款来自孩子们的“压岁钱”。看,一个个还没有桌子高的“小大人”将钱举得高高,一双双胖乎乎的小手不甚灵活地把钱塞进箱口……

  陈思诚、张紫仪、杨明涵、陈娅诺、郑添元、王恩……每一个可爱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们让孩子以亲历爱心的行动,种下了爱与奉献的种子。

  3周岁的杨兰浩宇是在母亲和姥姥的带领下,抱着自己的宝贝储蓄匣来的。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帮着小浩宇打开了储蓄匣:里面全都是硬币,有五角的,也有一元的,更多的是一角的、一分的!数了整整20分钟,才数清楚,一共是89.1元。小浩宇的妈妈说,这储蓄匣平时可是儿子的宝贝,谁都不准碰,为了来自灾区的哥哥姐姐,他才拿出来的。

  留下爱,别问我是谁

  “爱心无论先后,奉献不分多少。”除了母亲和孩子,还有许许多多普通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中有工薪族,有个体业者,有退休的社区大爷大妈,也有卖冷饮的女孩、蹬三轮车的小伙、扛大包的壮汉,平凡的人们都在尽自己的所能为家庭受灾的学子献出一份爱。在捐款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没有留下姓名,还有的名字就叫“中国人”。有一个男青年塞了1000元钱就转身跑开,记者追都追不上……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来自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代表来自灾区的同学们,唱响了情真意切的《感恩的心》,感谢冰城市民的热切爱心。

  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孙玉才介绍,昨天基金会热线电话也接连不断,截至昨天16时30分,共收到热心市民捐款约12000元。来自灾区的学子们,冰城人胸中有爱,我们永远是你们的亲人!

  “援助我们身边的震区娃”行动热线:53601006 82015302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