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5日讯 24日,绵阳依然雾气弥漫。哈飞飞龙赴川机队米—26机组人员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待命实施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施工牵动万人心。该堰塞湖是此次地震形成的最大堰塞湖,也是风险度最高、最难处置的堰塞体。据测算,该堰塞体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约3亿立方米,目前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上下游水头差近60米。监测数据显示,堰前水位日上涨2米多。在不考虑上游发生降雨的情况下,预计18至24天后水位将达到过流高程。如不采取措施,极有可能出现漫顶溃决。由于道路被地震破坏,大型机械无法到达唐家山堰塞坝上抢险,吊装大型机械只能依靠世界装载量最大的直升机———哈飞飞龙公司的这架米—26。
昨天一大早,急切希望尽快投入抢险工作的队员一拉开窗帘,便满脸失望之色。绵阳市区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执行飞行任务完全无望的情况下,机组人员积极实施筹备工作。齐焕清机长乘车赶赴擂鼓镇,再次详细考察了抢险设备集中停放点各方面情况。
下午,机组人员再次来到绵阳机场待命。15时许,在作业点附近观察气象信息的人员报告,能见度可达将近两公里,齐焕清机长与俄方机长马克西姆表示可以一试。据机组领航员袁鲁陵介绍,正常情况下米—26飞行能见度须达到5到8公里。为了抢险,机组已将能见度要求降至极限。
正当机组人员准备飞行时,前方再次报告能见度大幅降低,行动只得再次取消。焦急的机组人员索性不再回到休息室,一直在停机坪上等待。
为了加快抢险工作进度,俄罗斯支援的一架米—26将于25日抵达绵阳。齐焕清说,因为山中地形复杂,一架飞机飞行的空间极为有限,两架米—26无法同时工作。但飞龙公司的米—26最多再飞行27小时便到了定检时间,俄罗斯这架米—26的到来将为工作的连续性提供更大的保障。
傍晚,一直未能等到最低飞行气象要求的机组人员只得返回驻地。最新监测显示,截至24日17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距坝顶仅余29.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