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30多年住土坯房生活艰难 迁新楼房留住老母亲
2008-05-30 10:24: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任桂艳 李飞 王忠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0日讯 一把把锈迹斑斑的斧子、灰铲,纪录着30多年来土坯房生活的艰难。一本本被雨水浸泡泛黄的影集,述说着一家人沉陷区生活的辛酸。走进鸡西市东山阳光家园安置新区,郝建寿、孙复珍两位新居民摸着这些老家什百感交集。

  老两口今年60岁,是鸡西矿业集团梨树矿(原穆棱矿)退休职工。受采煤沉陷影响,从1999年开始,老两口住的36平方米土坯房水泥地面或鼓胀凸起,或陷成洼地,墙体、房顶裂缝,最严重的地方都能伸进几根手指头,夏天漏雨,影集被浸泡扔了好几本。房屋年年裂,一家人用泥抹、用纸糊,可第二年还得大修。到了2004年的冬天,烧多少煤屋子还是冷得呆不了人。没法子,老两口不得不一连三年挤到市里儿子家猫冬。儿子很孝顺,可是有家不能回让他们心里又冷又痛。

  开春了,老两口回家一看,一炕水、一地冰,家里的东西被融化的雪水泡坏,只好扔掉。

  由房子引发的心病,折磨孙复珍30多年。

  1968年,她从哈尔滨第二农业职业学校毕业,分配到鸡西穆棱矿当中学老师,在这里结婚、买房、生子。从1973年到2003年,母亲来看过她3次。每次,母亲最多住一个月,就再也留不住了。烧不暖和的房子,破木板搭建的厕所摇摇晃晃,房子周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堆散发着气味,一出门就坑坑洼洼的坡路,这一切都让在省城生活惯了的老母亲忍无可忍。2003年,母亲临走时忧心忡忡地对夫妻俩说:“你们也都年纪大了,该享点福了,别在这里住了。啥时候你们搬上楼,我再来吧。”

  这么多年,老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的房子。可是靠每个月不到千元的工资,想着高不可攀的楼价,孙复珍哭了一场又一场。

  圆梦,也只在一夕间。听说政府出钱治理沉陷区,一开始老两口还以为跟自己没啥大关系,更没想过能住上楼、搬进市里。今年1月7日,土坯房作价处理加上个人出资2.7万元,他们领到了位于市区东山阳光家园安置新区58号楼二楼的钥匙。郝建寿懂装修,只用8天时间,复合地板、光亮的瓷砖、崭新的防盗门、排烟罩、热水器一应俱全,还新买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1月26日,老两口喜气洋洋搬进62平方米的新居。“在家里就可以洗澡,屋子这么暖和,一辈子没用过的电器全用上了。”老两口告诉记者:“住楼都好几个月了,可是每天早晨一睁开眼,还觉得是在做梦。”

  今年在市里的新楼过完年,老两口就把老母亲从哈尔滨接到鸡西。84岁高龄的老母亲一进门,挨个屋走了好几个来回,东摸摸、西看看,快乐得像孩子一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一整天就唠叨那几个字:“好,好,好,真亮堂,真暖和。”春天乍暖还寒,而新楼房内却暖意融融。这一次,老母亲打定主意,享享清福,住到7月末再说。

  搬进东山阳光家园后,孙复珍第一件事就是把84岁的老母亲从哈尔滨接到鸡西,陪伴母亲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记者邵国良摄

  现在,夫妻俩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在小区里锻炼身体,6点钟上楼吃饭,上午买菜、逛街,下午到儿女家转转。周末,做上一桌好吃的,四代人团聚。“现在我们啥闹心事也没有,就是享受生活。”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老两口的笑声就没断过。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