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讯(杨国平 曲国富 记者高长利) 初夏时节,走进农垦红兴隆分局五九七农场万亩果树基地,花木吐翠,令人陶醉。果农李玉泉兴奋地说:我这片果园经营七八年了,现在进入了盛果期,20多亩果树每年能收入3万元。农场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好政策,为我们果农指明了致富路。
五九七农场栽植果树有着多年的传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琳曾在这里培育出多个寒地果树新品种。但在十几年前,职工栽植果树仅限于自家房前屋后和路边山坡,规模小、而且品种单一。
1994年,农场把发展经济林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提出了建立万亩果树基地,把大片土壤难改造、粮食产量低的山坡地、岗包地、沙丘地开辟成果园的设想。果树基地启动之初,种惯了粮食的职工怕管不好赔钱,对此不认可。农场出台了山坡地开辟果园地租减收、利用荒山建果园免收5年地租等优惠政策,引导职工从事经济林生产,调动了职工承包果园的积极性。一时间,农场职工纷纷承包山坡地建果园、利用荒山开辟果园,农场经济林面积迅速增长。
经济林发展起来了,果农们尝到了甜头、走上了致富路。为了打造林果业品牌,农场加大扶持、服务力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果农服务,出资为果农注册了“长林岛金红苹果”商标。2006年,农场投资100余万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建成果树节水灌溉示范区500亩。2007年,又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金沟果园4公里水泥环形路,畅通了旅游观光、鲜果销售的道路。
针对果农一家一户生产、“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实际,农场把果农组织起来,成立了“长林岛果农协会”。协会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科技推广、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价格,“小舢板”成了“联合舰队”。
一片经济林,棵棵“摇钱树”。五九七农场大力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不仅使昔日的荒山坡、岗包地披上了绿装,也让果农们鼓起了腰包。目前,全场果园面积达2.7万亩,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型家庭林场930个,从事林果生产的职工近3000人。2007年,生产鲜果10500吨,创产值984万元。
今年,农场决策者们又有了新思路,利用国家市场学会授予的“中国长林岛金红苹果生产加工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开辟生态林果旅游业,规划了苹果、李杏、甜梨、葡萄四个园区,建起了150亩的采摘园,通过发展林果业促进职工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