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土地上大粮仓--走进"寒地黑土"绥化
2008-06-01 22:41: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

  集中心思求发展,围绕重点求突破。5月15日起,东北网记者围绕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我省交通建设步伐等内容深入农村、厂矿、口岸等地进行深入采访。从6月1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

  东北网6月1日讯 题:黑土地上大粮仓——走进“寒地黑土”绥化

  东北网记者 顾硕

  2007年,享有“祖国大粮仓”美誉的黑龙江省遭遇历史罕见旱情。在天灾面前,位于松嫩平原的农业大市——绥化市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通过“三百工程”的牵动引带,战天灾、夺丰收,粮食总产实现170.7亿斤,比上一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

  5月15日,记者随采访组来进绥化,深入田间地头,切身感受寒地黑土大粮仓的绰约风姿。

  “三百工程”增产粮食3.35亿斤

 

实验区的水稻作标记分类



 绥化市拥有耕地2400多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利用现有耕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个农业大市一直在寻求突破。

  近年来,绥化市实施以百万亩水稻提档升级、百万亩玉米高产攻关和百万亩大豆窄行密植栽培为主体的粮食高产创建“三百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借鉴之路。

  “集中心思抓发展,围绕重点求突破”。绥化市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和粮食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就必须在优良品种推广和耕作技术改进方面下大功夫。”

  为推广优良品种,绥化市专门成立了引种机构和实验园区。“我们组织农民到实验园区参观,向农民介绍各个品种的特性、产量,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科技培训。”绥化市种子管理处负责人说,“这样可以让农民充分了解优良品种,选择自己想要的品种。”

机械插秧

  目前,绥化市主推粮食品种140个左右,良种率达97%以上,品种更新年限控制在3—5年。玉米良种金玉1号、大豆良种黑农37、水稻良种北稻2号等优良品种的耕种面积均已超过200万亩。

  种子选好了,还需要用科学的手段栽培。为此,绥化市改进耕作技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水稻两段式超高产栽培技术、大豆45公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等15项栽培模式,推广面积达到5200万亩次。

  此外,全市全部实现大机械标准化深松整地;施用农肥600万立方米,全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5个百分点;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6618眼,单井覆盖耕地达到300亩……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种技术,绥化市粮食单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百万亩水稻提档升级亩产实现1150斤,百万亩玉米高产攻关亩产实现1200斤,百万亩大豆窄行密植栽培亩产实现400斤。仅“三百工程”一项,全市就增产粮食3.35亿斤,占全市粮食增量的26%。


 

  大棚建设助推水稻生产提质升级

  水稻是绥化优势产业。15日,正是水稻插秧时节,绥化市秦家段的稻田已完成插秧。据秦家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高产品种的生育期相对较长,早插秧可以保证其生育。早插秧,得高产,这要归功于河夹芯子水田改善项目的大棚建设。

  北林区河夹芯子水田改善项目是绥化市北林区2004年提出的,经国家农业开发办批准。项目含秦家、双河、五营、三河、兴和5个乡镇。通过改造,秦家段投资23万兴建83栋大棚,取代了过去“一家一户扣大棚”的方法。据介绍,这种大面积的扣棚,不但适用于摆秧排,用于机械化插秧,还便于技术指导。在棚内种植香瓜、提子等经济作物,还大大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几年来,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2285万,实施农业开发项目7个。在农业开发资金的牵导下,农委、水务、林业、交通等相关部门先后捆绑各类资金近1000万元投入项目区,推进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河夹芯子40万亩水田已全部改造。

水稻人工插秧

  2007年,绥化市重点建设了以北林为轴心穿越11个乡镇到绥棱、庆安的两条水田示范带,通过大棚建设和方条田改造,促进水稻生产标准化。两个水稻大县(区)——庆安县、北林区大棚总量分别达到6万栋和4.7万栋,覆盖率达到85%和80%。在百万工程带动下,绥化市水田大棚总数达到了14.7万栋,实现育苗面积2200万平方米,占育苗面积的63%。大棚建设为绥化市水稻生产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夹芯子秦家段干渠

  今年,绥化市积极指导农民使用机械插秧。北林区推广现代机械化生产技术,仅水稻插秧机就发展到1000多台。机械插秧,省时、省事、省人工,而且操作方便,通过控制,秧苗整齐划一,苗株之间的通风、采光可达到最佳值。机插出来的秧苗平均亩产比人工插秧要高出40~60公斤,而劳动量却减少60%。


   科技示范户让家家都有明白人

  在秦家镇绿色食品水稻基地,每组稻田都标记了代码。据了解,该基地今年的水稻品种达4000多种,是专门从省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民兴村科技示范户张悦指着一栋大棚,高兴地说,“这个大棚是今年新改造的,面积有360平方米,大棚的鼓架采用的无机玻璃钢制作的,大棚的膜较比普通膜壁厚,白天积能,夜间防御低温。”

  张悦是民兴村的种植高手,从1989年起就一直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每村有8个科技示范户,周边农民可以到这几个示范区实地考查,确定选择哪种优良品种,做到家家都有种田明白人。”张悦说。

  农闲时节,绥化市农委都会组织一年2次的农民培训,农民可免费学习到科学种田的知识。张悦说:“每次我都带着问题去,只要给我一点启发,我就觉得收获很大,没白学。”

秦家镇民兴村科技示范户张悦

  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引带,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无公害化生产、绿色食品,这些几年前还令农民们陌生的词语,正逐渐引领绥化农民走向致富路。2007年,绥化市粮食生产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绿色食品发展到1200万亩,有机食品12.9万亩。走在绥化市的田间地头,农民身上的干劲十足,脸上充满希望。相信秋收时,必定“家家米垛堆成山”,绥化市农民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者手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省绥化市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大局出发,创新粮食生产发展思路,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实施“三百工程”,主攻单产、稳定总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走出了一条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新路。

  肥沃的黑土地,天然的聚宝盆。今春,绥化市全民动员,筑坝、引水、修渠、打井,经历了严峻的干旱考验,建设了一批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为今年的粮食增产夯实了基础。天灾面前,绥化农民没有退缩,寒地黑土仍期待丰收的果实,相信又是一个丰收年。

  结束采访返程的时候,总理“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的嘱托犹在耳畔响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