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十七天,人们关心的重点已经从抢救人员转移到了灾区防疫上。25日到达我省赴川防疫队驻地后,我一直被他们深深感染着,他们的执着、他们的认真……
雨夜入驻 露宿街头
20日23时许,我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邢济春领着21名我省防疫专家依旧在车上颠簸,他们要连夜赶往什邡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协助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开展防疫工作。路上并不顺利,开车送他们去的四川司机因为路不熟,走到一半就迷路了,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雨,车在漆黑的山路上怎么也辨不清哪里是去什邡的方向了。
正当大家着急不知走到哪里时,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农民出现在路边。老人得知黑龙江省来援助四川的同志们迷路后,马上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他们带路。21日零时他们终于到达了什邡市。
不知是什么原因,当我省队员到达什邡后,当地什邡疾控的同志竟然不知道我们的到来,此时外面的雨依旧在下,无奈之下,被雨水打湿全身的专家们只好在路边的办公帐篷和两个漏雨的简易帐篷中和衣而卧,四个小时后,天亮了。大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的第一夜就这样度过。
灾区不是疫区 消毒也要科学
“刚来时,没有人告诉我们干什么。我们的队员就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到需要消毒的地方去消毒。没有车大家每人平均都得走几十公里。”邢处长说。大约过了三天,我们的工作任务确定了,负责什邡市方亭镇所有的卫生防疫工作,包括饮水、食品、杀虫等各方面的防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制,专家们每人都有固定的负责点。每天早上8点,什邡市疾控和我省疾控人员都要开一次早会,总结一下前一天工作,再布置一下当天的任务。专家们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一个普通的监督员。
28日记者和大家一起开了早会,在几个帐篷中间的空地上大家围坐一圈,轮流说起昨天的工作:林玲说,应该将消毒的单位和被消毒场所固定统一,防止出现重复消毒现象,避免浪费;阎世春说,在体育场附近有一个个体医疗点,应该督促他们提高疫情报告的意识……听起来大家的工作十分琐碎,但在这些琐碎的背后不难看出我们的专家付出了多少的辛苦。有一句话大家经常挂着嘴边:灾区不是疫区,防疫也要科学。
既然来了就要坚持到底
从第一天来了之后,所有人都住在帐篷中,没有床,只能在地上铺个草席子;没有热水,洗头洗澡根本不可能。尤其是一到晚上,成群的蚊子飞来飞去。用邢处长的话说,这里的蚊子没声音,悄悄地叮你一口就跑了。几天下来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布满了红包。
因为条件实在太艰苦,领导们几次让队里的两个女队员林玲和纪卓先撤,可她们说什么也不同意。“来抗震救灾还分什么男女,只要你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就这样所有人一直在坚持。
队员们最高兴的就是每当回来后,大家都会互相“攀比”一下,“今天我那边的一个小孩看到我衣服上写的“黑龙江”就甜甜地说了声,谢谢叔叔”;“每次我到安置棚消毒,那些灾民都会说‘你们辛苦了,谢谢。’”;队员们说,面对这些淳朴善良的百姓,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保证他们的健康,又怎么忍心在他们的生活环境还没有彻底安全之前离开?为了灾区人民,我们来了;为了灾区人民,我们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