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远看乱糟糟近看吓一跳 冰城街头牌匾半数未审批
2008-06-10 06:47: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鞠红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讯 上月起,哈尔滨市对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大冬会赛事场馆周边和赛事涉及街路,主要商业区和景区景点,市区迎宾主干街路以及和大冬会活动相关街路的户外牌匾广告设施进行清理整顿,让市民投向牌匾广告的目光有了评判的意味。

  哈尔滨市的街头牌匾有多少,没人统计过。因其庞杂繁多,让人们的目光避也避不开,它们不只起到指示人们找到商铺位置的作用,也决定着入眼的景观是美是丑。超大的牌匾、破旧的牌匾、过密的牌匾、颜色扎眼的牌匾……很难让人产生美感。市民,甚至相关管理部门都把目前杂乱的牌匾定义为视觉污染。而在社会学家眼中,街头牌匾应该是城市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和审美取向的一种表征性载体。

  “牌匾和广告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用名片和标签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哈尔滨市一位社会学家说。他认为,商家要认识到牌匾和广告的这个作用,站在这个高度上来设计制作;政府部门也应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将牌匾管理起来,让牌匾来渲染哈尔滨的文化氛围,塑造城市魅力。

  改造后建筑美景被贴上“膏药”

  随意设置的牌匾与具有欧陆风情的建筑极不协调

  经过政府大力投资、规划人员经心设计,近两年,一幢幢坐落于主要街道、毗邻江边、广场公园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火柴盒式旧楼,立面改造后,成为或具欧陆风情或现代感十足的街头景观。道里区九站街与友谊路附近的几栋老楼更成为改造成功的典范。可是最近,随着夏季旅游旺季的到来,游客与市民对其赞常的目光中多了些质疑,一些市民提出疑问,为什么以米色和咖啡色为主色调的楼体上出现了大红、大蓝色的,色彩极其跳跃的牌匾?这些牌匾与建筑风格极其不协调,看着别扭,也降低了整个建筑的品位。

  在九站公园,一位南方来的游客看着这几栋建筑说,哈尔滨不愧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漂亮的欧式建筑随处可见,美中不足就是下面几块颜色浓烈的牌匾出现得过于突兀,像美丽的楼体上被贴上了膏药。让人费解的是,哈尔滨能把楼建得这么漂亮,就不能再美化一下牌匾吗?

  远看乱糟糟近看吓一跳

  哈尔滨街头牌匾无序状态下的四大问题

  带着南方游客的疑问,记者与相关管理部门沿着市区几条重要街道浏览了一下街路两侧的牌匾、广告。远观牌匾,杂乱无章,一些美观的建筑被弄成了大花脸;近看之下,或是过大过高,或是破损不堪,在其下面走过,提心吊胆,生怕掉下来伤人。

  问题一:破损牌匾悬挂于闹市

  古朴典雅的老字号牌匾、简捷明快的现代招牌,无论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牌匾都是城市文化与风貌的一部分。而完整、清洁是其发挥功能的前提。在哈尔滨建筑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却有一些残破的、褪色的牌匾和广告在闹市中招摇。

  在动力区乐松广场上一处家电商场的牌匾较大,不但看上去较为陈旧,还有部分底板已脱落。一些行人路过此段路时都尽量靠外侧行走,害怕底板还会继续剥落被砸到。在海关街与西大直街交口处附近,一个布制喷绘的牌匾大面积破损,已看不出是什么单位的牌匾。在果戈里大街上,一个被划破的红色底色的招商广告悬挂在原百货大楼上。在文明街上,一个大幅喷绘广告全部破损,只有残留的布条在空中飘荡。

  走在街头,褪色的牌匾并不少见。在学府路上,一栋建筑物的各个楼层上都挂满了牌匾,其中有些颜色鲜艳,而有一部分却已褪色。在海关街一处阅报栏上方,几个广告都有不同程度的褪色,让人感觉很破旧。除破损、褪色的牌匾给建筑物带来破旧感外,还有一些被遗弃的牌匾仍悬挂原处。在景阳街上,一个酒店已关闭多时,但店门上的牌匾还在。

  问题二:一店挂多匾非常普遍

  哈尔滨市一共有多少块牌匾?相关管理部门也不清楚。因为不但每天都有新的牌匾悬挂出来,还有很多商家并没有遵循一店一匾的原则,而是挂多块牌匾。走在果戈里大街、友谊路、地段街、宣化街等街道上,一店两匾、一店三匾的商家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既在店门上方挂横匾,又在侧面挂刀匾,还在门前立灯箱。甚至还有一些商家就在店门上方并列或垂直地悬挂多块牌匾。在巴山街上一门面并不大的服饰店挂了三块牌匾。

  一店多匾遮挡着建筑物立面,而一些比例尺度过大的牌匾,更影响着城市空间景观。巴山街上一半地下室网吧不但在店门上方悬挂了牌匾,还在店门外设了数米长的巨型牌匾。文明街上一商户,一店挂三匾,且三块牌匾的高度比店门的高度还宽。其附近的商铺所挂牌匾高度均大于或等同于店门的高度,与店面大小比例失调。

  问题三:牌匾与广告混淆不清

  一些商家的牌匾不但一味求大、求醒目,还不遗余力地把经营的所有商品都列到牌匾之上,致使牌匾巨大,牌匾与广告不分。甚至一些商家店名占用的牌匾空间很小,大部分列着经营内容。经过走访观察,记者发现牌匾和墙体广告混淆不清的现象多出现于通讯商店、汽配店、食杂店等。在宣化街上,多家汽配店把牌匾的面积延伸到一层墙体上,主要用于标明经营范围。民益街上鳞次栉比的通讯商店牌匾与广告连为一体,把整个楼体遮档得严严实实。

  问题四:保护建筑被牌匾包围

  哈尔滨市一、二类保护建筑的造型都非常有特色,具有艺术价值。但眼下,一些保护建筑也被牌匾、广告所遮盖,让人看不清全貌。在红军街上一处保护建筑内的商家,不但一店挂多匾,还有的把外墙立面贴上了装饰材料。这座保护建筑物的特色只能从房顶没被遮挡的立面上看得出来。道外区、道里区一些保护建筑也存在程度不同的被广告牌匾包围的现象。

  街头牌匾为何天下大乱?

  审批与处罚管理脱节

  以罚代管是导致街头牌匾混乱的原因之一

  据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哈尔滨市户外牌匾设置规范》中对一店一匾、牌匾的整洁、牌匾上经营项目所占的比例、保护建筑上牌匾所占比例、地下室牌匾应设置的位置及上下界限等都有大致的规定,如果商家都能依照法规设置牌匾,哈尔滨市的牌匾便不会像现在这样乱。

  据了解,牌匾的审批权在市和区的城管局,而处罚权却在城管执法局。相关人员说,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导致出现了有法不能依的情况。据介绍,按规定,商家设置牌匾需要拿着营业执照等证件及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到城管部门的市容办审批,工作人员到现场察看实地情况,看所设计的牌匾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再批准设匾。但目前很多商家为了突出自己的店名,都希望牌匾越大越好,材质越便宜越好,而且还要多挂几个牌匾,明知审批通不过便不去审批直接把匾挂出来。目前全市约有一半的牌匾都没有经过审批,因没有执法权,城管工作人员明知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对未经审批的牌匾,处罚权在城管执法局,由执法局对其进行罚款。审批与处罚管理的脱节,造成商家忽视审批环节的存在。

  哈尔滨市一饭店的业主介绍,该饭店的牌匾虽然没有经过审批,但已经多次交过罚款。既然已经为牌匾交了罚款,自然不会再撤下来。哈尔滨市相关管理部门认为,以罚代管是导致街头牌匾混乱的原因之一。

  广告商与管理部门利益均沾

  哈尔滨市户外楼体广告4000余块,经审批的不到200块

  哈尔滨市户外楼体广告约有4000余块,但经过审批的不到200块。与牌匾相比,户外楼体广告的审批率更低。负责审批的部门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哈尔滨市从去年的4月3日开始进行重点街路牌匾户外广告清理整顿,并且出台了《哈尔滨市户外广告设置推荐形式设计范例》,去年以前挂上的广告绝大部分都是违反法规的。

  据介绍,即使是《范例》出台以后,违规广告也没有杜绝。哈尔滨市的户外广告多是广告公司悬挂的,再由商家出钱在上面做广告。一方面广告公司制作完以后,一个晚上就挂上了,管理部门大都看不住;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的部门在越权审批和罚款。这主要是利益趋使。一个广告公司只要拥有一块街头广告,就可以向商家收取十几万元的广告费,而广告公司不按规定到规划部门审批,就免交了空间资源占用费,一年只需交几千元的罚款,一块广告牌一年就可以净得十几万的利润,广告公司自然想尽办法违规悬挂广告牌。业内人士介绍,户外广告的处罚权也在城管执法局,广告公司和处罚部门彼此都获取了利益,于是滋生出大批违规户外广告。

  假公益广告牌匾浑水摸鱼

  目前哈尔滨市只有省政府门前的两块广告牌是真正意义的公益广告

  在街道的隔离护栏上、小区里常常可见提示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牌匾,但牌匾上公益广告占的比例较小,其他部分则为商业广告。据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悬挂公益广告也需要经过审批,但可以免交公共资源占用费,因而出现了许多以公益为名的广告牌匾,在审批时,其内容均为公益内容,但管理人员一看不住就换成商业广告。实际上,目前在哈尔滨市只有省政府门前的两块是公益广告。

  哈尔滨市一些食杂店、网吧都挂着有“可乐”或其他商品品牌标志的牌匾,其中一部分为重复挂匾。据一网吧业主介绍,该网吧每月销售的“可乐”数量达到了商家的要求,商家便免费赠匾,虽然网吧原来有一个小牌匾,但所赠牌匾较大、质量也不错,就又挂了一个。

  此外,相关部门还反映,哈尔滨市一些中央直属单位,悬挂牌匾广告不按哈尔滨市的相关要求,对管理部门管理时也不够配合,均造成了目前户外广告牌匾混乱的现状。

  怎样把牌匾扶正?

  牌匾管理呼唤更完善的法规

  市城管局、各区的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在介绍哈尔滨市牌匾时,均谈到了商家悬挂牌匾与市容环境要求的冲突。牌匾是建筑物的后添加符号,从环境学上讲,牌匾与建筑物的关系是要淡化,要融合,牌匾要具有融入性、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但商家在设置牌匾时想要让牌匾突出、明显,这就必然产生矛盾。另外,在国外很多牌匾都很淡雅,这与审美习惯有关,中国人都喜欢红色,认为红色喜庆富贵。这也体现到了牌匾上,很多商辅的牌匾都采用红色,配到哈尔滨市以米色、灰色、淡黄色为主的建筑物上,色彩很跳跃,看着就不协调。就像改造后的九站公园附近的楼体上,很多商家都挂出了红色的牌匾。还有果戈里大街上一些建筑,改造后商家都统一挂出了深绿色的、同规格的牌匾,但有的店铺趁更换业主重新开业之机就换成了红色。对牌匾的颜色、形式等细节,哈尔滨市还没有细致的规定。

  相对于牌匾,户外广告在规范上先行了一步。去年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已制定了《哈尔滨市户外广告设置推荐形式设计范例》。其中提出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原则,即:严格控制广告设施总量,街道广告均匀分布,楼体广告相对集中设置。在设置形式上以通透字体为主,强调小巧精致;尽量采用标准样式,充分体现哈尔滨的多元文化特色;牌匾、广告设施设置应与建筑结合,不遮挡建筑造型;鼓励运用铁艺装饰、欧式传统建筑符号作为边框、花饰;在照明方式上以内透光、程控霓虹灯及LED光源照明为主。相关管理人员建议,对于街头牌匾,哈尔滨市也应制定类似的《范例》。

  理顺管理体制逐片推进

  针对目前牌匾、户外广告管理上有法不依的现状,相关部门都认为,应该理顺管理体制,杜绝越权审批、以罚代管的现象。并突出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对关键的区域的牌匾广告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商量,一起出动,提高清理整治效率。

  今年,哈尔滨市对牌匾、广告主要围绕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和大冬会赛事场馆周边和赛事涉及街路进行整治。相关部门认为,这些都是主要路段和重要商业区,把这些区域清理整治好了,哈尔滨的户外广告牌匾便能有不小的起色。但管理人员也建议,在配合大型活动的整治之后,对牌匾和广告应该有严格的日常管理,让清理成果持续保持。

  有社会学学者认为,牌匾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由混乱无序逐步走向规范是必然的。哈尔滨市对牌匾设置做出的规范,既不可太窄太死板,从杂乱无章整治到千篇一律,也不能太宽太随便,从旧的杂乱无章整治到新的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制定规范的人要有审美水平,可以聘请专业的设计师来指导商家改换牌匾。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