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双城公安局交警大队长夏尊军赴川赈灾经历
2008-06-10 14:10:5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李 斌 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讯 题:一次终生铭记的灾区之行——双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长夏尊军赴川赈灾经历

  5月21日,一支运粮车队从哈市出发,目的地是4000公里外的四川地震灾区。前导车里的三名民警,分别是双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夏尊军、交警王胜利和巡警王胜专。

  5月29日,历尽4000公里艰苦行程、圆满完成运输任务的夏尊军回到双城,他向记者讲述了赴川赈灾的亲身经历……

  最顺畅的通道

  上午9时,我们从京哈高速公路零公里准时出发。38台运粮车排成了两公里的长龙。路过的第一个收费站是黑龙江省境内的兰陵站。我在前导车里用喇叭说明了情况后,收费站工作人员迅速从右侧打开一条紧急通道,让我们快速通过,他们列队向车队敬礼,让我们从心底升腾起使命感和光荣感。漫漫4000公里征程,我们通过了近百个收费站,只要我们喇叭一响,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立即打开一条通道,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行。这是我有生以来走的最长的路,也是最顺畅的一条绿色生命通道。路很远,但我们时时刻刻都感觉到,祖国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最惊险的山路

  26日傍晚,我们进入了秦岭大川。从汉中出发时,当地救灾指挥部的同志告诉我们,秦岭山路十分险要,500多公里的路程分布着上百个穿山隧道,没有吃住和加油的地方。余震尚未解除,希望你们注意安全。


  车队加满油并带足食品后,开始向秦岭进发。由于我们没有走过这样的山路。又担心余震带来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我们前导车不敢快开,借着灯光缓速前行。是夜,下起了大雨,盘山公路更不好走,公路一侧是高山,另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峡谷。我们不时用喇叭提醒大家注意公路右上方,更要注意左侧的深渊。

  夜里11时20分许,我坐的前导车突然熄火,整个车队在隧道中全部停了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伸手不见五指。无奈,我们负责押送的工作人员用电话紧急求助当地110、119。大约一个小时后,当地派人给我们修好车。风雨中我们握手话别,车队又继续奔向前方。

  最难挨的夜行

  临行前,我们对此行的困难做了充分估计。但真的走起来,还是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尤其是夜间疲劳十分难挨。出发的第一夜我开了很长的路,尽量让两位同事多休息。但从西安出发后,全体驾驶员都已进入疲劳期,休息也只能在车上打个盹,但安全又是问题。

  为了提神儿,我们买了5斤辣椒和2斤大蒜,困了就吃一口,辣一会儿也就过劲了,想想前方救灾的战友和解放军,我们这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饿了,我就用饼干喂两位司机,再把水送到嘴边。就这样,我们一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克服了我们平常很难遇到的各种困难,历时四天三夜,终于将我们赈灾的1280吨大米,安全运到了四川成都。

  最感人的故事

  到达成都,卸完大米已是夜里11点多了。

  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是我们哈尔滨老乡,他连夜看望从老家前来抗震救灾的全体成员。吃饭时,李书记对我们讲,这是他地震后第一次吃到热乎饭。不单是他,就是总书记和总理,也一样和大家吃盒饭。李书记说,当总理前往都江堰视察时,工作人员给总理煮一碗热面条,打了两个鸡蛋。可总理却双手端着面条儿,走进救灾帐篷里亲手递给一位老人。

  听到这里,我们许多同志的眼里都涌上泪水,为我们的好总理而动情。


  最沉重的石块

  从成都返回时,我在路边看到一个小男孩儿,有五六岁的样子,旁边站着一位中年妇女,我下车把一盒饼干递给小男孩儿。那位中年妇女对我说,这孩子和父母联系不上,是从北川送到这里的,我暂时抚养他。

  小孩告诉我他姓许,叫许晓强。地震发生时,他被幼儿园老师带出后就再也没有见到父母。好可怜的孩子,希望你坚强勇敢,做一个男子汉。当我转身要走时,小男孩从地上捡起一小块石头:“警察叔叔,这块小石头送给你,算我送你的礼物。”

  我捧着这块小石头,心头一紧,这块普通的小石头,是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