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1日讯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黑龙江省部分赴川救援消防官兵被派往受灾最重的北川县和漩口镇救援。
救出被困90小时妇女
5月16日7时,突击队分两路出发:省公安消防总队林铁刚副总队长率一队官兵前往北川县老城区,战训处处长邓立刚率另一队官兵前往北川中学。
早8时,一队官兵抵达北川县老城区,利用生命探测仪对倒塌建筑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并发现在一倒塌建筑中存在生命迹象。这是一幢四层商住合用建筑,一、二层已经坍塌,叠压在一起,三、四层摇摇欲坠。在余震作用下,不时有砖块、碎石掉落。经反复勘察,队员们终于确定了被困者被埋压在一层北侧墙角几块断裂的水泥板下。为了避免使用机械造成楼体坍塌,官兵们先是徒手清理覆盖在水泥楼板上的砖头瓦砾,然后再利用液压千斤顶、起重气垫将楼板慢慢支起。历经5个小时,终于将被困90多个小时的一名中年妇女成功救出。
含泪挖出180名遇难者
7时20分,另一队官兵抵达北川中学,看到北川中学阶梯教室已成一片废墟,大家立即展开搜救工作。
这时,北川中学院内聚集了许多被埋压学生的家长,许多人痛哭失声。此情此景,感染了官兵们,他们的眼圈红了。消防官兵们采取接力传递的方式,将一块块楼体塌落物迅速转移到学校的空地上。经过奋力清理,终于在20分钟后搜救出第一名被埋压人员。一名学生家长经过辨认确认是自己的孩子后,跪在废墟上抱住孩子遗体,含泪向官兵颌首致谢,官兵们都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由于阶梯教室废墟内塌落物交错连接,体积巨大,清理搜救工作难度非常大,但官兵们拼尽全力,先后搜救出180余名遇难者。
化学品泄漏紧急抢险
5月15日22时30分,由黑龙江省150名消防官兵组成的救援小分队经过近9个小时的徒步负重行军,抵达汶川县漩口镇展开救援。
5月19日凌晨,漩口镇医院路边堆积的1600多桶过氧乙酸发生泄漏。过氧乙酸是用来防疫消毒的,正常的应用浓度为2%。,可现场堆放的浓度达到15%,是正常浓度的75倍!这样的浓度,使过氧乙酸具有了腐蚀性、易挥发并有爆炸危险,为A类化学危险物质。挥发的气体一旦被人体吸入,将会造成呼吸道灼伤、肺水肿等。
接到报警后,黑龙江省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战斗,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护装具,每名参战队员仅带了口罩和线手套。在抢险中,八成以上队员出现了眼痛、咳嗽症状,有15人手足出现轻度灼伤。1600多个塑料桶,被一个一个从混乱的砖堆上搬开,码放整齐,一个个泄漏点也相继被发现,官兵们随即用水对已经泄漏的过氧乙酸进行稀释。经过4个半小时的紧张抢险,最终保住了剩余的药剂。
在灾区浴血奋战的8个昼夜里,黑龙江省消防官兵共转移受灾群众1320人,救助伤员34人,搜救被埋压人员193人,其中1人有生命征兆,运输救援物资85吨,抢救出居民粮食24200斤、生活用品价值30万元,拆除危房48栋,向灾区捐款178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