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通河县农户抢农时省人工增效益 凸显机械化魅力
2008-06-13 13:56:57 来源:东北网-农村报  作者:王厚平 张肖 王秀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讯 “家里的4公顷水稻如果用人工插秧需要20多天才能插完,现在用机械插秧,3天多就完成了。省下时间、省下力气可以干点别的。”近日,记者在通河县三站乡三村采访时,农民杨云利手摸着花费8000多元买的水稻插秧机,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说。

  据悉,通河县水稻机械插秧已于5月25日全面结束。这个县以水稻生产为主,1996年就被列为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目前全县水田面积已扩大到8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7%。水稻插秧机由1996年的412台,增加到现在的6114台,水田综合机械化率由65%提高到88%。

  水稻插秧全面机械化给通河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据介绍,水稻机械化对农民增收有三笔账可算:一笔是农时账,面对春耕时水旱争“嘴”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如果不利用机械化作业,靠人工会造成农时严重拖后,对产量和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笔是人工账,人工插秧或收割,每亩需费用50~70元,每人每天最多能完成二三亩地,2公顷地的费用约800~1000元,而用插秧机仅需一天半时间,不但节省了人工,还降低了成本。第三笔是效益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后,田间作业时间总计不超过70天,剩余时间可以从事其它产业,增加收入。

  县农机总站副站长武洪军介绍说,自1996年以来,农机局每年都对一些有示范作用的典型大户进行重点扶持,用典型大户的切实收益去引领农民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县已培育典型示范户170多户,每年投入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同时,建立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0处,专业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16个,有16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水稻机械化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