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同江:“场市共建”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8-06-13 16:00: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丁友 王树林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讯(丁友 王树林 记者高长利) 同江市充分发挥与建三江管局的洪河、鸭绿河、浓江、青龙山、勤得利和前进6个国营农场相邻的地缘优势,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在场市共建上进行积极了探索和实践,与农场开展了农业、经贸、工商、旅游、文化广播、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共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为加强场市共建工作,同江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几大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场市共建领导小组,不断加大与附近农场的沟通,先后派出3名副市长赴境内农场拜访,开展场市共建调研工作,制定了共建方案,初步协商确定了14项共建内容,涉及农业、商业、经贸、基础设施、旅游、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

  同江市积极组织农业、教育、卫生、广播、交通、招商、商务、铁路公司等部门与各农场开展广泛的共建合作活动。同江市口岸商务、经贸部门与农场合作,为农场代办出口和商务劳务手续,目前已经为洪河农场赴俄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出口办理了相关手续;在物流合作上,同江地方铁路主动承担了农场运力紧张时期的粮食调运工作,三江国铁也在同江市铁路运力紧张时候优先提供车皮;同江市招商局、税务局、工商局专门为境内农场企业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水务局与建三江水利部门共同实施了“两江一湖”水利工程的外业测量,互相提供相关数据,促进了项目的进展;同江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和农委专门成立了劳务共建网络,为三江管局的农民外出劳务提供技术培训,并在春耕劳动力紧张时候组织农民赴农场打工,仅水稻插秧同江就向农场输送劳动力1500多人;水产、畜牧、水利等部门与境内农场合作开展了资源保护和联合执法,有效保护和湿地和界江资源;教育部门经过与农场协商,采取了就近入学的办法,取消了原来就学的户籍限制;卫生部门与农场开展了合作义务献血活动;双方广播电视部门共同研究节目互播,还专门开办共建专栏;市旅游局利用五一假期,专门请来了北京的专家,与勤得利农场共同规划了古城遗址、湿地探险和军垦文化等多条旅游线路,极大的丰富了我市界江旅游的内容,也将有效带动农场相关产业发展。

  同江市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7.97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12倍以上,有利于规模经营。在共建中,同江市充分利用境内农场机械保有量充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利用农场旱田的闲置机械,开展跨区作业,农场先后派出大型机械300多台次,完成春整地40多万亩,全市旱田科技示范园区全部采用农场大型机械作业,为同江市科技园区高起点起步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同江市还利用农场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引进作业区返租耕地,增强示范效果,由农民将耕地统一流转给农场作业区耕种,通过共建展示集约经营方式,促进同江市现代农业发展。同江市专门邀请建三江科研所的水稻专家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在向阳乡、同江镇等几个水稻大乡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农场寒地水稻标准化生产手册1000余份,促进了水稻生产技术含量的提高。组织乡村干部和科技人员赴农场现场观摩学习先进水稻种植技术,各乡镇组织农户到附近农场学习秋整地、春育苗技术,使水稻生产基本与农场同步开展,照比往年提前了10天,水稻生产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全市水稻大中棚育苗面积达到了90%以上,并且推广了叶龄诊断、微喷等先进技术。参照农场的高科技园区,同江市重点建设了三江口观光农业区、红建村企业化经营园区两个市级科技园区,采用了农业综合开发、院校技术指导、农场和企业承包经营等多种手段,目前园区已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了佳木斯市农场以外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