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对接会上中俄两大经济战略不谋而合
2008-06-16 14:53: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秀巍 王方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6日讯 2008年,中俄两大经济战略在古老的黑龙江上不谋而合,在中俄经贸发展史上泛起巨大的回响。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历近五载巨变,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序曲也已唱响一年,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互动合作由此进入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黑水相隔,大江两岸升腾着怎样的振兴热望与大开发激情?黑土相邻,哪些发展命题成了他们已经或即将合作的契合点?

  与俄“向东走”规划契合

  15日,在俄远东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讨对接会上,来自俄罗斯、中国的官员、学者齐聚冰城,将关注的目光集结在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两大战略”上———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7年俄罗斯制定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纲要》。

  “东北振兴已成果斐然,俄远东大开发仍未完全揭开盖头,但在战略选择上中俄不谋而合。”研讨会上,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认为。2007年,俄远东开发问题上升到国家行为的高度,经历两次大规模修订与调整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新鲜出炉。

  按照这一纲要,俄罗斯将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建成国际性的会展中心城市,并将其影响扩大到周边区域;俄罗斯远东的几个著名口岸城市将变成国家东部战略的先锋,成为特区城市。

  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尤其看重中国东北力量参加其“东部大开发”,俄有关部门多次表达与中国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合作开发的意愿。中国的东北振兴也意欲借助俄科技实力、资源优势实现更快跃升。条件上的互补,意愿上的一致,使两个国家的战略计划清晰地打上了对方印记。

  对接,磨合,再对接

  利用研讨会间歇,一位对俄经贸问题研究学者向记者讲述了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在中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后,一直密切关注东北振兴的俄罗斯人以为东北的老企业都还在使用前苏联援建的设备,按照这一思路他们来到东北考察。然而,遍访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那些生产线,考察归来的俄罗斯专家们顿感意外:大多数工厂里,除了一些厂房还保留“苏式”的痕迹以外,东北企业的生产体系已全部“德化”、“美化”了。显然,利用俄远东科技实力参与续建和提升前苏联援建在东北的项目,继而实现“两大战略”互动对接的初衷,已不对东北胃口。

  发生在中国商人身上的故事,也昭示了相似的磨合对接过程。在俄罗斯发布“禁商令”后的两年间,俄远东市场需求结构已与从前大不相同,那些质次价低的“倒包货”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对质量稳定的正规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在俄远东大开发背景下,依靠传统合作路径已不符合俄罗斯实际。恰恰是适应了这一变化,那些曾在远东开办市场如今转战到家具生产等行业的东北商人“挣了不少好钱儿”。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下,在你来我往的对接与碰撞中,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大开发呈现良性互动。市社科院对俄经贸研究专家夏焕新称,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资源开发、生产加工类项目上的合作以及在这些领域的劳务合作,正日渐成为双方互动对接的契合点。

  务实的四大切入点

  无论是进军俄罗斯,还是挺进东北,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都需要寻找到务实而恰当的切入点。在对研讨会上中俄双方的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观点细细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被一致认可的互动对接切入点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东北与俄远东交通通道。中国每天飞往北美洲的空中航线,都途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哈巴罗夫斯克上空,而这是一条最经济的亚美之间的空中航线。这一资源优势可使黑龙江省和俄远东的若干机场有可能建设成这条航线上的中转货运机场、客运机场和枢纽机场。从海运方面来看,俄罗斯远东的港口是亚洲大陆通过太平洋连接北美大陆西部港口的最近路线。加强连接两国的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水运和空运建设,不仅利于东北与俄远东5个州合作,而且利于共同打造东北亚的交通枢纽。

  再者,应完善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口岸建设。同时应健全合作园区的功能、推进合作园区的发展。对于国家级黑河互市贸易区及在俄乌苏里斯克建设的国家级康吉园区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区。最后,还应该加强相互投资建设大项目。俄远东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尤其是住宅建设,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工基地建设都给双方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就在本届哈洽会上,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已与中国建材集团展开深入商谈,希望他们加大在黑龙江省建设建材企业的投资,进而加强与俄远东地区的合作。而这,无疑是一个可以率先突破的切入点,一个十分可喜的开端。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