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老"哈电 新生机—哈电站设备集团创新求发展纪实
2008-06-27 09:58: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集中心思求发展,围绕重点求突破。5月15日起,东北网记者围绕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我省交通建设步伐等内容深入农村、厂矿、口岸等地进行深入采访。从6月1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

  东北网6月27日讯 题: “老”哈电新生机——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创新求发展纪实

    记者 印蕾

美丽的钢花喷洒创新的激情

  有一种说法,强国和大国的根本区别在于综合国力的不同,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黑龙江省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之一,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这片黑土地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积淀。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伟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使得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一次凸显出来。

  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的三大动力路上,坐落着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外行人从厂房的面积上凭直觉可认定其为大企业,而内行人则清楚,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哈电集团一直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制造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新的历史机遇为哈电集团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生机焕发的哈电集团再次跃入了我们的视野。


 

  当种子不当树叶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举世瞩目。1996年6月,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外宣布左岸电站一次采购1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三峡机组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其设计和制造难度之高,让世界著名的水轮发电机厂商也颇感棘手。凭借生产大型发电设备的优势,哈电集团作为分包者与法国、挪威等国际知名企业一起承担了14台机组中的8台制造合同。

  2004年,三峡右岸电站12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采购,这一次哈电集团与他们曾经的“洋老师”同台竞争,并以产品的高效率和高稳定性获得4台整机制造合同,创造了我国企业首次独立承制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任务的历史。

  哈电集团能在国内外重大工程竞标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半个世纪的人才和技术准备,哈电集团用5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主创新体系。为坚持自主开发,哈电集团已建立国家发电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三级自主创新的研发体系,使企业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已完全掌握特大型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形成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发电机蒸发冷却、定子绕组绝缘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EFB锅炉和系列空冷汽轮机组的自主开发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要有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成为一颗种子,而不是做一片依附别人的树叶。”哈电人这样表述自己的追求。在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下,哈电集团在国内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坐稳了头把交椅,其主要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新高。2007年,哈电集团产量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利润总额迈上20亿元新台阶,市场订货额达到52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排行中位列第125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中位列第56名,在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百强排行中位列第2名。

创新求发展,哈电集团在国内发电设备制造行业长袖善舞

  


  从“三大动力”到“三小动力”

  在哈尔滨开发区占地20万平方米的厂房中生产核电主泵电机和阀门,斥资8亿元在秦皇岛出海口基地打造核电重型装备基地。今年,哈电集团投入33亿元打造第三代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哈电人将其称之为“三小动力”。

  未来3年,哈电集团预计将投入33亿元发展核电产业,其中用在核电技术研发、引进上的科研投入9亿元;用于“三大动力”企业核电改造计划投资10亿元;为三代核电新建的哈电交直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和扩建的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投入14亿元。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是要上,而是要大上快上”,说起哈电发展核电产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宫晶堃语气坚定,“过去,我们在水电、火电、气电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新能源的发展中也不能落后”。宫晶堃认为,以核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能源。核电技术的发展使得核电安全性、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核电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瞄准世界前沿,哈电集团已将核电业务作为公司的六大产业之首,积极推动核电国产化工作。到2010年哈电集团将实现年产2套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以及4套常规岛设备自主设计制造,在科研开发、市场开发的基础上,成为中国核电设备的主供货商。

  【记者手记】:在哈电集团感受一“老”一“新”

  “不要一说到老工业基地,就认为自己老了,落后了,老说明龙江传统”。还记得在第19届哈洽会上,一位台湾学者此言一出,台下掌声一片。走访哈电集团,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这句话,而且,感同身受。

  始建于1951年的哈电集团,由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6项发展沿革而来,单从时间的坐标衡量,哈电的确是个老企业。行走在厂区,轰隆隆的机器声从建厂之初就矗立在此的第一代厂房中传出,更让人对“共和国长子”的称谓有了切身的体会。

  走近它,了解它,还会发现这是一家经常与国产首台、国内首创、最大、最先进等词汇紧密相连的企业,而这些词汇的背后是企业50年坚持自主创新求发展的执着。

  走访哈电的时间虽短,一个深切地感受是,那高大的厂房、美丽的钢花,喷涌的都是哈电人创新的洪流、发展的激情。而如果把镜头向后,还会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样的追求一直流淌在哈电人的血液里。

  “老”哈电,新生机。明珠映天地,动力壮河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

【专题】集中心思抓发展 围绕重点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