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日讯(李华虹 杨帆 记者杜筱) 日前,一名川籍心脏畸形“镜面人”在哈得救治,欲回乡重建家园。
据了解,四川籍男子余存智心脏不但长在了身体右侧,同时还发生了扭转,患有严重畸形,另外还合并有全内脏转位,即所有脏器的生长位置均与正常人相反(俗称“镜面人”)在哈医大二院心外科求治。医生们在“颠倒错乱”的解剖关系中完成了这例罕见的高难度的心脏矫形根治手术,成功地治愈了他的疾病。即将出院的余存智表示要回到家乡,为重建家园出一份力。
余存智家居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今年26岁。出生后不久便在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做出明确诊断。由于心脏的问题他从小就体形瘦小、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差,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全身乏力。尤其是近几年明显感到病情迅速加重,有几次心跳居然突然达到每分钟200多次,并出现了全身发凉、意识模糊等症状,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发生意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几度求医受挫的小余通过网络了解到了哈医大二院,带着最后的希望从四川来到了哈尔滨。
![]() |
在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医生们在为小余做心电检查时得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奇特波形。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小余的心脏并没有像正常人一样长在人体左侧,而是长在了右侧。经全面检查又惊奇地发现不单是心脏,小余体内的所有脏器全都生长在相反方向。最后,心外科主任蒋树林教授和田海副教授经过反复细致的检查,最终将小余确诊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同时合并全内脏转位,并根据小余的具体病情设计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决定为他实施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脏畸形根治手术。
6月11日上午8时小余接受了手术。颠倒的生理结构为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医生们在做心脏手术时通常会将切口选择在血管相对较少心脏的右侧,同时为了解决小余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问题,切口本也应该在右侧,但由于小余心脏自身的扭转,此时的右心恰恰是血管丰富的左心,这为手术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心肌之中存在着一种肉眼无法分辨的结构――传导束,它相当于整个心脏的司令部,极其脆弱的,不要说切断就是用手术钳夹一下也会令其丧失功能,造成心脏各部分跳动的分离,从而造成低血压、心率减慢,对人体损伤极大,而由于心脏的扭转,小余心肌中的传导束分布已被打乱。蒋树林教授和田海副教授凭借着多年的手术经验,在避开心脏重要血管和传导束的前提下矫正了堵塞右心室血液流出的异常生理结构,为流向肺部的血液打通了通道,提高了心肺氧气交换能力。紧接着医生们便开始用人造补片修补左右心室间的缺损,从而防止心脏右侧的无氧血流向全身。在此过程中同样要防止传导束的损伤,医生们在左右颠倒的空间里仔细地分辨着移位、变形的心脏结构,紧张细致地进行着各项操作。4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小余被送到了心外科重症治疗病房,仅过了17个小时,他的各项生命体征就已恢复正常,随即转回普通病房。
目前小余身体状态非常好,心率、血压、心电全部正常,心脏B超显示心脏的流出道狭窄和室缺已得到彻底根治,这块困扰他20余年的“心病”终于被去掉了。据蒋主任介绍,经过术后三个月的康复,小余就会像正常人一样健康。
在小余住院治疗期间,四川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他的家人虽然因为护理他而躲过一劫,但家中房屋倒塌,损失惨重。但重获新生的小余对未来充满希望,他表示:“我现在身体很好,回到四川后要用自己的双手与家乡人民一道重新建设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