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国内最大城区湿地现身冰城 专家:人类最宝贵遗产
2008-07-07 16:09:4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石宝林 杨兴文 王作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7日讯 大顶子山航电工程截流后,松花江北岸原有的湿地资源被成倍放大。为保护好这块哈市之肾,呼兰区于今年向国家进行“黑龙江呼兰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申请立项,经批准的保护区总面积为19262公顷。其中林地1680公顷,芦苇湿地、湿生草地、草甸等近万公顷。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降解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的湿地,就存在于我们的城市之中。其面积之大、与城市之近,被专家誉为大自然赋予哈尔滨最宝贵遗产。国家林业局湿地司司长马广仁考察后说,黑龙江呼兰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城区湿地,哈尔滨市区里能有这么大的湿地,其生态效益不可估量。

  从呼兰河口向下,沿松干大堤东行,松花江北岸的脚下,满目都是生机勃勃的塔头甸子和芦苇塘,而南岸就是鳞次栉比高楼大厦的繁华大都市冰城哈尔滨。

  保护区的重要职责,是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俗的说法,就是要保护好它的“肾功能”。呼兰区林业局长刘国珍谈到呼兰河湿地保护区通过国家立项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从黄土山森林公园到湿地保护区,一区规划的升级惠及全市

  呼兰早期通过的一个立项是“黄土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


 

  呼兰区黄土山林场位于松花江北岸,其森林公园建设立项主要目的是保护好林木资源,保护好北岸林业生态环境,同时兼顾旅游等附属项目开发建设。

  从保护环境来看,黄土山森林公园建设意义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森林公园只保护了山没有保护水、只保护了树没有保护草。而如果将山水一起加以保护,则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

  去年,呼兰区委、区政府领导率领相关部门多次沿江进行调查,同时聘请省内外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年底,呼兰区正式向国家申请立项,建议成立“黑龙江呼兰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立项一经提出,得到市委、市政府及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但由于晚于国家“十一五”立项时间,要想在“十一五”期间获得建设批准难度极大。为此,省、市领导及林业部门负责人多次进京协调项目论证工作,终于使这一惠及全市人民的生态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批准。

  由于保护区兼顾林业、草原、湿地及水资源等多种自然生态功能建设,从而在松花江北岸建成水、陆、空立体生态屏障,将为改善南岸主城区生态环境作出巨大贡献。

  及时立项、及早保护,使湿地保护工作事半功倍

  有专家评价,呼兰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立项及时,对这块湿地的保护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果。

  据介绍,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呼兰区南部,其核心区沿松花江呈带状分布,沿岸的低河漫滩面积较大,区内无固定居民点、生产点,因此保护区核心区对居民生存威胁较轻。

  保护区周边与利民镇、腰堡乡等乡镇均为农林产区,无任何污染性工业生产项目,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无较大的影响。保护区的核心区只能靠水路和步行进入,人的干扰因素较低。

  保护区内虽已开垦了部分耕地,但均属于违背政策的私垦乱开,且呈零星分布。每当洪水年份,全部农田均被洪水淹没,正常年份也是十年九涝。而在保护区沿江部分,仍为连片的湿地。

  专家考证后认为,保护区的原生态较好,如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有加速进行的可能,而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再进行保护治理,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恐怕难以想象。

  所以,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松嫩湿地植物基因库之称

  据了解,松嫩平原分布的大部分植物在保护区内均有分布。初步调查统计,保护区内植被组成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7科244属46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种子植物463种,约占黑龙江植物总数的28.28%。

  保护区的植物中,种类最丰富的是苔草属11种;其次为蒿属、眼子菜属、毛莨属等。由此可见,呼兰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多属于少数的几个大科,且单种属、寡种属的科所占的比例较大,这充分反映了该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也体现保护区在松嫩湿地中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据统计,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6纲36目77科193属352种。其分布量最大的是鱼类和鸟类。

  湿地以松花江为核心,周边湖泡、沼泽遍布,现鱼类多为湖泡鱼类。从种类看,区内优势种类为鲤科鱼类,在66种鱼类中,鲤科鱼类为44种,其次为鳅科、鲑科等种类。

  呼兰河湿地地势平坦,沿江既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和草甸,又有众多的湖泡分布其中,为鸟类,特别是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场所。因此,区内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区内有鸟类234种,占全省鸟类种数(372种)的62.90%,全国鸟类种数(1331种)的17.58%。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我们今后利用各种资源保留选择权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好各种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和各种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提供必要的场所,而且能为人类今后利用各种资源保留选择权。

  专家评价,呼兰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它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于其中的珍稀鸟类,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最大的价值在于间接用途,即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蓄水、集水和保水功能。

  调节气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保护了一个完整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区内生态环境和气候比较稳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维持和调节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到保障作用。

  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区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减少了人为的干扰,为许多动物,尤其是水禽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生存繁衍环境,成为众多野生动物居住和迁徙的区域。

  营养循环作用。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因此其系统内同时也保存了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种生态功能所产生的效益十分巨大,简直难以估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