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栗战书:发展现代水利大兴水利建设
2008-07-15 09:46:0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水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08年7月13日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如何发展是一个大课题,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省水利工作。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是研究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调整和完善黑龙江省水利发展思路,发展现代水利,拓展水利功能,大兴水利建设,突破“瓶颈”制约,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结合大家谈的以及这次调研中的一些思考,讲几点意见。

  黑龙江省水利事业正在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各地水利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各地紧紧围绕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市化建设,积极谋划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依靠水利工程建设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支撑工业化进程。可以说,全省和各地的水利发展思路是清楚的,定位是准确的,重点是突出的,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二)科学治水理念深入人心,各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多年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从水利发展的全局出发,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战胜了较为严重的水旱灾害,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共兴建各类水库664座,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19处,修建江河堤防12476公里,保护耕地4510万亩,保护人口1337万。2003年以来,通过防洪,共计挽回洪涝灾害损失近50亿元,减少粮食损失1182万吨、经济作物损失87亿元。农村水利建设成果喜人,累计解决农村1092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和229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依法治水、水利改革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好,埋头苦干,甘于奉献。水利系统很多干部职工常年工作、生活在远离城市,远离家人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十分不易,但广大干部职工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反而更加思进、思上。没有过去打下的水利基础,没有一线水利职工的不懈努力,农业取得好收成,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是困难的。

  进一步提高对水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下决心突破水利滞后的“瓶颈”制约

  水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文明沿河而兴。在现代社会,水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要素。不少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定,21世纪国际投资取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是看国民素质能否跟上文明发展,二是区域内的水资源是否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水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来看,黑龙江省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在治水理念创新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不强,与打造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黑龙江省耕地总量虽居全国首位,但旱涝保收田只有2522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7,在全国排名第11位,与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统计分析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水旱灾害成灾率达75%,比全国均值高出30个百分点,成灾率如此之高,说明黑龙江省水利抗灾能力低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旦大旱大涝,粮食产量就会大面积减产,发生较大的波动。二是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与加快“四大经济板块”建设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全省各类水库兴利库容只有75亿立方米,仅占地表水资源量的11%,远低于相邻的吉林、辽宁两省(吉林为51%,辽宁为59%),在全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工程性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将陆续上马一批高耗水项目,用水量显著增加,缺水形势会更加严峻。目前,已有37个城市开始缺水,日缺水量达57万立方米。三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用水浪费严重,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黑龙江省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70%左右,但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有46%。全省人均用水量713立方米,排在全国第26位(全国平均为432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486立方米,排在全国第20位(全国平均为30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6立方米,排在全国第17位(全国平均为169立方米);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595立方米,排在全国第22位(全国平均为448立方米)。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了黑龙江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浪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黑龙江省的节水潜力很大。四是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黑龙江省广大农村,还有1091万人吃着高氟水、高砷水和污染水,占农村人口(包括乡村和农场、森工务农人口)的一半,解决饮水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黑土地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黑土层已由开垦之初的80厘米至10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20厘米至30厘米,有的已露出成土母质,无法继续耕种,每年因此少收粮食25亿公斤左右。五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更新缓慢,与加快发展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不相适应。在黑龙江省很多地方,也包括各级水利部门干部群众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水利观念上,固守原有的思路和建设模式,还不习惯于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去调动社会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更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

  总之,相对于黑龙江省水资源条件,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黑龙江省水利基础设施不是多了,而是严重不足;水利建设不是超前了,而是相对滞后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把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牢固树立现代水利新理念,全面加强水利工作

  水利是指人类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治水害水灾,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事业。水利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条件,兴水利除水害,始终贯穿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传统水利的意识中,水利往往局限于“农业”水利,毛主席曾经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论断是十分正确的,长期以来,人们在这一论断的指引下,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防洪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农业特别是粮食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跳出传统水利的思想,正在向发展现代水利转变,伴之而来的是水利内涵和外延的拓展,除农田水利、防灾水利之外,其内涵更为丰富,如民生水利,重点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如生态水利,重点解决生态恢复问题;如界江水利,重点解决国土安全问题;如航运水利,重点解决水上运输问题;如能源水利,重点解决电能问题;如工业水利,重点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如旅游水利,重点是开发水利工程的观光价值等等。

  与传统水利相比较,现代水利有五个明显特征。一是公益化。水是一种公共资源,这就决定了发展水利要以提高水利的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把水利建设的公益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的成果。二是工程化。没有工程就没有现代水利。发展现代水利要以工程为依托,通过谋划实施系统的、关键性的水利工程,不断推进现代水利加快发展。三是规模化。传统水利项目比较单一,现代水利则更加注重流域性、区域性、系统性、配套性、综合性地开发、建设和利用,更多的体现为项目的集成,数量多、规模大,集群式发展势头强劲。四是产业化。现代水利更加注重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水利看作一项基础产业,在体现为国民经济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将自身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系统,同样生产产品,同样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社会化。现代水利不仅仅局限于农业领域,而是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现代水利发展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现代水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跳出传统观念的思维,调整和完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发展现代水利的理念,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全面加强水利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

  从省情、水情实际出发,科学确立发展现代水利的思路和方向

  (一)立足于基本水情,坚定不移地走节水型社会建设之路。黑龙江省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都要走节水之路,不断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要千方百计改善生态环境,调解小气候,增加降雨量,补充地下水;要科学利用地表水,加强区域调度;要普遍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要科学利用地下水,做到有节制适度开发。

  (二)立足于水资源,统筹开发利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原则上以利用地表水为主,适当开采地下水,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二是统筹境内水和过境水。对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应以修建各类蓄水工程为主,逐步扭转工程配置结构受制于河川径流丰枯变化的不利局面;对过境水资源应以修建引提工程为主,发展灌溉农业。三是统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要在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拦蓄径流的同时,注重采取生物措施,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要大力开展植树种草,以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三)立足于东中西三大区域特性,重点谋划开工一批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东部三江平原地区要由以泄为主向蓄泄兼施,以蓄为主转变,建设以“两江一湖”沿岸灌区为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西部地区要以建设旱涝保收田为目标,充分利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建设以引嫩扩建工程为主的水资源配置项目;中部山丘地区建坝条件较好,应充分拦蓄地表径流,建设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

  (四)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加强防洪和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主要江河堤防达标建设和大中型、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胖头泡蓄滞洪区应急工程建设,着力提高防洪能力。要妥善协调防洪与避洪的关系,要依法严禁盲目围垦湖泊洼地,侵占行洪通道、泄洪区和蓄滞洪区无序开发的行为,减轻江河湖库淤积,恢复和扩大洪水行蓄通道和场所。

  (五)立足于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加快完善水利规划与政策法规体系。抓紧完善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超前谋划水利重点项目。要建立健全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相统一、水利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全面贯彻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农田水利管理法等法规,加快构筑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六)立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制度创新与机制建设。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走股份制办水、企业化管水、商品化用水之路。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逐步建立水权制度,鼓励节水产业发展。建立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和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照发展现代水利的要求,大兴水利建设

  今后全省水利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现代水利,拓展水利功能”的方针。所谓发展现代水利,就是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合理的布局规划,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促进人水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拓展水利功能,就是要在继续发挥水利为农业服务基本功能的同时,向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生态、传承文明等领域拓展,并与时俱进地加以丰富。要重点加快以下五个方面的水利建设。

  (一)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要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来开展,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旱涝保收农田,重点解决干旱的问题。各地要注重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加快防灾水利建设。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洪水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灾害性大,损失也很严重。各地要加快主要江河堤防达标建设,特别是要尽快完成大中城市堤防的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任务。要加强病险水库消险加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当前,黑龙江省防汛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地要积极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快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全面开展防汛大检查,确保重点部位的防汛安全,做到不溃堤、不垮坝、不淹城、不死人。同时,要严密防范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三)加快民生水利建设。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乡村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提倡发展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式供水,或依托已有的自来水工程,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四)加快生态水利建设。要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设,逐步扩大实施范围。要继续开展以湿地调水、补水为重点的湿地保护工作,调蓄湿地水量,恢复和增强湿地功能。加强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落实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启动沿江水源工程和城镇污水、工业污水治理项目。加强过境界河国土防护工程建设,抓紧实施黑龙江省中俄界河塌岸严重河段近期防护工程规划,完成重点城镇、重要堤段护岸工程建设,保证国土安全。

  (五)加快发展能源水利建设。在规划建设大的水电枢纽工程的同时,重点发展小水电项目。加大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度,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规模和范围,通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水等农村基础建设。

  以苦干实干精神开创全省水利工作新局面

  一要尽快制定未来水利事业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水利建设。二要做出加快发展水利事业的决定,动员社会力量,打一场大兴水利的战役。三要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发展水利,如果没有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支撑,就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在原地打转转。全省上下要牢固树立水利建设、项目先行思想,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谋划、推进一批大的骨干项目。可否重点谋划若干个大型水利工程,包括尼尔基水库引嫩工程扩建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水利枢纽、水电开发、防洪除涝、城市供水、水土流失治理等。要分清轻重缓急,能开工的尽量早干、快干。“两江一湖”灌区、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都要一边开工,一边争取国家批复。还有三江、重点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凡是条件具备的就要干起来。四要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建设大项目多,投入大,而且公益性质明显,必须确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重点的投入原则,一方面省、市、县各级都要积极挖掘潜力,不推不靠,积极筹措,提高自我发展、建设能力,一方面由于黑龙江省对国家投资依存度高,要充分利用当前良好机遇,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争取国家最大的支持。同时,要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规范、引导社会资金、民营资本投入水利建设,鼓励、引导群众自主投入自身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水利建设格局。五要切实加强水利管理。要规范涉水行政许可管理,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强化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加大稽查、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经过全省上下一齐努力,真正使黑龙江省的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