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7日讯 这些年来,齐齐哈尔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基本思路和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机遇期,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组织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全力争取国债资金和优惠政策,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1、项目建设拉动工业经济创历史新高
项目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鹤城这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再铸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07年末,全市已有26个项目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计划,项目总投资72.4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建设资金7.4亿元。到2007年末,已完成投资28亿元。一重集团公司、齐轨道交通装备公司、齐重数控公司、二机床集团公司、黑化集团公司等一批国债项目已经竣工或形成生产能力,有些企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状态。由于大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逐步做大做强,一批围绕主营业务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应运而生,目前,全市协作配套企业已发展到450家,2007年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这标志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必将成为齐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年来,工业企业承担了大量建设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资金最多、改造力度最大、企业发展最快、取得效益最显著的重要时期。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企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工业经济结束了连续多年亏损状态,开创了持续增长的新局面,对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和税金同比分别增长36%、34.7%、100%和48.9%,再一次创造了历史新高。
2、项目建设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在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产业政策过程中,齐齐哈尔市把握机遇和大局,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宗旨,把谋划和争取国债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不断转变工作职能和服务方式,变封闭谋划项目为公开谋划项目,变部门谋划项目为全社会谋划项目,变政府谋划项目为指导企业谋划项目,把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企业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了科学的项目运筹机制,采取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等方式推进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进入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和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中型企业已经步入可持续发展快车道,一批园林式企业和生态化车间不断涌现。
一重集团公司借助东北振兴的有利契机,谋划和实施了总体改造项目、大型锻件和铸锻钢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争取国家和省资金5.3亿元。五年来,一重集团公司实现产值、利税年均分别增长48.8%和208.2%,利润由2002年亏损转变为2007年盈利12.1亿元
齐轨道交通装备公司深入实施了总体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争取国家和省资金2500万元,目前项目已基本竣工。五年来,齐车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年均分别是2002年的2.1倍、8.8倍和1.4倍。
齐重数控公司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企业重组,数控强力旋压机床产业化、核乏燃料运输储存屏蔽容器和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争取国家和省资金1570万元。五年来,齐重数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是2002年的15.7倍、5.7倍和16.5倍。
二机床集团公司紧紧抓住调整改造机遇,实施大重型数控铣镗床技术改造项目、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企业信息化项目和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0.6亿元,落实国家资金936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3亿元,有的项目已竣工投产。五年来,二机床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分别是2002年的17.8倍、17.5倍和22.9倍。
国债项目建设增强了大企业创新能力。一重集团公司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研发机构,许多科研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齐轨道交通装备公司依托总体改造项目,已经建成全国高速重载货车研发基地。齐轨道交通装备公司、二机床集团公司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全市装备制造业整体研发水平已经步入全国先进行列。与此同时,一重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3000万元,研发和应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齐重数控公司和二机床集团公司十分注重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和产品创新年年都有重大突破,在北京、上海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和国家部委的充分肯定,同时引起了一些国外先进企业的重点关注。
全市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不断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目前,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都显著提高。截至200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78家,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2.3%和44.2%。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润和税金同比分别增长40.4%、41.9%、228.4%和66.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分别为39.3%、43.4%、48.4%和33.6%。
3、优质服务为项目建设铺路架桥
全党抓企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工业项目已经成为共识。五年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企业作为经济建设中心环节,树立“抓企业就是抓发展、抓企业就是抓财源、抓企业就是抓就业、抓企业就是抓稳定”的科学理念,不断改善投资和建设环境,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建设,把大项目建设工作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建立了市级领导、主管部门、县(区)政府和重点企业联动的推进机制,逐个项目确定工作目标、各级责任人,明确了任务和措施,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及时纠正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推进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能,一心一意谋项目,聚精会神抓建设,坚持用项目进行宏观调控,用项目调整产业结构,用项目引导企业发展,确立了项目谋划机制、推进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管机制。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适时调整和充实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市入库项目80项,总投资481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后续项目匮乏问题。他们深入到重点企业,同企业一道分析国家产业政策,研究企业发展思路,修改和完善项目材料,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手续齐全的备案项目立等可取。几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和调查研究等形式,系统地培训业务人员5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谋划水平和申报成功率。由于工业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项目申报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程序多,有关部门经常召开银企对接会、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问题,确保项目能够如期申报。在谋划、争取和建设项目中,职能部门的同志们始终牢记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保持着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旺盛斗志,克服重重困难,争取项目和资金数额屡创新高。
在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昔日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齐齐哈尔市,现在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科技、新项目、新人才,正引领着装备工业大市走向全国,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尖端产品取代进口,一大批产品已装备我国国防建设、航空航天、造船、汽车、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为推动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