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多策并举破解黑土保护与治理难题
2008-07-18 09:26:1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红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8日讯 都说“两工”取消后,一事一议是如今农村开展公益性工作的最大难题,可是在拜泉县,这个难题是这样解决的:每年,到了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的季节,县主要领导会和农民一起种树、修梯田,看到领导都出力气帮自己村干活,农民自然不再讲代价,出工、出劳的积极性也很高涨。在黑土区治理工作中,很多类似的问题也许不能从政策角度找到答案,这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在工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搬开这些黑土治理的“拦路虎”,给这些看似“无解”的难题找到破解良策。

  从2003年黑龙江省开展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至今,科研人员探索出了一整套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但是,在技术手段日臻成熟的同时,黑土区治理涉及的沟渠、田埂占地以及改变顺坡耕作需要进行土地调整、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困难等仍制约着黑土地治理工程的顺畅开展。比如在漫坡地修水平梯田会使耕地面积减少20%,种植农田防护林,林网长大后,树影遮盖地的粮食产量必然会低一些。时下,国家还没有对此给与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这些有利于土地生产力提高、保护水土的工程措施开展初期就显得格外艰难。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工作确实有难度,但是能否解决就看基层领导到底想不想干。就说占地,在黑龙江省几乎每个村里都预留有“机动地”,水保工程占地完全可以从各村的这块储备中划出来额外补偿给农民。而由顺坡改横坡垄作时,调整土地也有难题,举例来说,过去一片漫坡上有四条垄,原本是一家一条垄,土地质量均等,可是改垄后,就要分出谁家的地在坡上、谁家的在坡下,这就有了好坏之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宾县水务局采取了抽签的办法,并且规定,由抽到好位置的农户对抽到较差地块的农户从面积上给与补偿。这样一来,工作的开展就顺畅不少。类似的问题还有修建地埂植物带,由于植物带要占用耕地,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如果在植物带上种上经济效益较好的植物就可以弥补占地带来的损失。

  采访中,省水利厅水保处的徐景清告诉记者,水保工程涉及面广,开展起来不仅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还必须有各级基层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这也是一项面积大、投入大的工作,东北黑土区的总面积有近百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大面积的区域内开展治理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黑土区的治理必须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如何引导农民参与,这是治理工程中又一个难题。在发动农民出工出劳的问题上,除了拜泉县的解决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让受益农民参与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解决。据悉,此次开展的东北黑土区大规模治理工程,就属“民办公助”性质,按规定,在工程建设中凡是能够由项目区农民或者村集体组织承担的建设任务都应交给其承担,并且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工程建成后的管护责任落实给受益群众。对于将工程定性为“民办公助”,国家农业开发办的项目负责人认为,黑土区治理最大难题就是它的时间周期很长,工程初步见效要3~5年,完全发挥效益则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在漫长的治理与改造工作中,不能忽视农民作为建设主体这一基本原则,引导农民参与其中会使其更加珍惜和爱护建设的成果,也是有利于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并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前提。

  结束语

  黑土地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珍惜它,不让这方沃土在我们手中消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在经历了无度的开发与利用之后,黑土地终于迎来了治理与保护的曙光。黑龙江日报《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刻不容缓》系列报道至此也将告一段落。我们祝福黑土地能够早日重焕生机,也祝愿黑土地的保护与治理能够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