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讯 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家务,可考上大学后如何独立生活,怎样与同学相处……高考过后,不少家长为此犯了愁。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有些家长正在抓紧开学前的最后时间,给孩子补上自理能力课,让孩子学会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什么都用不着你管。”家长王女士说,这是她平时最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女儿没有辜负她,今年以589的高分被大连的一所大学录取,接到通知书后,全家人高兴之余又添了新愁:离家在外,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不知能否适应大学生活。
王女士说,孩子从小到大,生活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打理。女儿考上大学后,她很想跟过去,在学校外租房子住,以便照顾女儿的生活。可是家里人都不同意,她想来想去,觉得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于是,决定利用暑假的最后一段时间,集中培训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像王女士这样的家长还不在少数。家住哈市安埠小区的赵先生说,自从儿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在高兴之余,一想到孩子将离家在外一个人生活,妻子总会情不自禁地流眼泪。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赵先生和妻子有了分工,妻子负责对儿子的“日常生活”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换床单被褥、洗衣服、缝补衣服等。还有一些医学常识,例如生什么病该吃什么药。此外,连杯子、毛巾等日用品该上哪里购买等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也都一一“传授”。赵先生负责儿子人际交往的培训。赵先生说,现在的“恶补”也许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但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应该让孩子知道。“大学就是个‘小社会’,除了读书以外,如何融入这个社会,也该是现在的大学生需要上的一课。”
“孩子在成长到大学阶段才开始学习自理,实在是一种无奈的尴尬。”针对准大学生们恶补“家务课”的现象,家庭教育指导师高新红说,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二是家长的过分溺爱。一般来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愿意参加劳动的,但家长怕孩子挨累,影响学习,错过了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懒。其实,当他们学习疲劳时,适当做些家务可以刺激大脑,缓解学习压力。不过,家长在高考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虽然有些晚,但对将来的集体生活和将要面对的社会而言是绝对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