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8日讯 大湾村成了牡丹江“第一村”。村民们都说,除了党总支书记、大湾集团董事长隋秀海,没有第二个人能把咱村搞得这么好。
经济强村、工业富村、产业兴村,从互感器厂到木工机械厂以及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到后来的畜牧业发展,隋秀海一直坚持以科技为发展的引擎,着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建设了高科技工业区、高效农业区、畜牧养殖区、城市化住宅区,实现工业集团化、农业集约化、畜牧产业化、住宅城市化为主体的康庄富民工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隋秀海带着几个人办起了第一家生产暖气片、卷扬机的村办企业。1976年,铸造厂创下了如同天文数字一般的24万元产值,实现3万元利税。
2004年,大湾村以3250万元买下了木工加工行业国内最大、亚洲第一的牡丹江木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通过买断、启动、盘活闲置资产1个亿,也使集团的总资产达3亿多元,成为村级进军国有企业的典范。
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的同时,隋秀海又琢磨着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西菜,试种南菜,优化地产菜,驯化山野菜。高效棚室全部采用无公害地下水灌溉,使用无公害肥料,全村70%以上的蔬菜实现无公害种植,产品大量销往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此后,大湾村先后建成了奶牛饲养基地和生猪基地,牛奶全部销售给蒙牛乳业集团,仔猪及生猪远销山东、上海等地。
为进一步推进全村经济发展,隋秀海又带领村“两委”成员,创建了“江南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六个农业科技园区之一,牡丹江仅此一家。
绿色食品加工区,有日加工100吨奶制品龙头企业。现代化设施农业开发区,有25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大棚,年生产绿色蔬菜1600万斤。旅游观光农业区,展示了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绿色食品加工及人文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现代化农村新貌。
这些年,隋秀海一直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的原则。在大湾村,男村民60岁、女村民55岁,都可以按工龄长短、贡献大小享受每月500元以上的“退休”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