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开发区:经济起飞的引擎
2008-09-01 15:32:2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青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日讯 9月1日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开发区:经济起飞的引擎》,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开发区就是一例。

  1984年,我国在设立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14个沿海城市设立开发区。二十多年来,开发区经历了沿海布点、东南铺开和向全国推进三个阶段。如今,开发区遍布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像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开发区像巨大的引擎,推动着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开发区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开发区一般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的建设起点高,进区的多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是招商引资成果的集中展示基地,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纷纷入驻开发区。在这里,一切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促进了经济体制转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部门服务职能的强化。开发区也是人才荟萃之地,研发机构云集,科技含量高,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到韩国去考察,回来感叹说:“韩国最干净、最漂亮的地方是企业。”现在,我们的一些开发区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提到了开发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能源节约化和区域生态化。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集约型、节约型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发区已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笔者曾在呼兰县工作、生活了17年,可以说呼兰是我的第二故乡。当时,利民是呼兰县的贫困乡之一。如今,利民开发区已成为呼兰区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利民开发区从1992年起步,至今已有16年,16年的时间不算长,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利民已今非昔比,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矗立在呼兰河之滨。利民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现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一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骨干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形成了牧工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二是以30家高科技医药企业为骨干的医药科技园区,该园区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利民医药产业基地。三是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形成了一个高等学府相对集中的大学城。四是迅速兴起的房地产业,楼价节节攀升。2007年,利民开发区实现总产值1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596万美元。建区以来,开发区累计实现税收13.53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骄人的贡献。利民开发区的发展过程,是我国数以千计开发区的一个缩影。

  用利民开发区赚回来的钱,加快了呼兰老城区的改造,老城区也是旧貌换新颜。手里的钱多了,改善民生也有了底气。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