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60名大学新生发出感慨:第二故乡真的很美
2008-09-08 11:14:1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高中华 夏德辉 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建筑艺术广场留念

  东北网9月8日讯 蕴藏着浓郁儒家文化气息的文庙;被称作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记载着哈尔滨人与犹太人深厚友谊的犹太新居会馆;洋溢着异国情调的建筑艺术广场;传承经典与现代的百年中央大街;美丽的防洪纪念塔……7日,当这些景观陆续呈现在60名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一新生的面前时,他们都被哈尔滨的美丽景色陶醉了,为这座具有深厚浓郁文化底蕴的城市所折服。

  “这些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家庭很贫困。对于他们来说,进城逛风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这些学生都非常兴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处的汪明春老师说。

  今天对于哈尔滨江山旅行社来说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是第一次为大学生服务。江山旅行社的经理张明星为此次活动派出了两名优秀的导游义务当解说员,并且免费提供交通工具。为了安全起见,张明星全程陪同,“能够让外地学子见识一下哈尔滨的美景,我们心里非常高兴。”

  观文庙:   听段典故长了见识

  走冰城的第一站是坐落在南岗区的哈尔滨文庙,把它选为第一个景点,不仅因为文庙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含义。

  13时,踏入文庙院内,“观文庙、拜孔子、入学堂、送红蛋”的红底黄字条幅映入学生们的眼帘,60名大一新生不禁发出赞叹声。

  来文庙一定要拜孔子,大学新生怀着对孔子的无比敬仰,纷纷与孔子像合影。导游还介绍了哈尔滨文庙的一个典故,她说,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孔子庙,但唯独哈尔滨的文庙没有正门,至今还是一堵墙,叫做影壁。原因是文庙在1926年建成,而1905年我国就取消了科举制度,文庙的正门通常都是当地出了状元之后,由状元走过状元桥,才能把正门打开,而现在哈尔滨文庙由于没有状元走过状元桥,所以正门至今还是一堵墙。对于这段历史,此前不曾了解的大一新生们送给导游热烈的掌声。


  观烈士纪念馆:   令人感慨万千

  参观的第二站是东北烈士纪念馆。讲解员介绍,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之一。面对馆内陈列的革命先烈的遗物和历史图片,同学们感慨万千。

  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大一新生朱顺军不停地用手中的笔做着记录。参观完烈士馆之后,朱顺军表情凝重地说:“我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很怀念他们。当年他们离开家时都很年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里,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观犹太新居会馆:   感受哈尔滨人的博大胸怀

  在哈尔滨近代史上,有一段凝结着深厚国际友情的历史,那就是历史上曾经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侨民为了避难定居在哈尔滨,哈尔滨保护了他们,而他们为哈尔滨的发展、为哈尔滨能够成为国际化城市,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第三站哈尔滨犹太新居会馆,进入二楼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题词:历史上曾经有两万多犹太人为摆脱迫害、歧视而定居哈尔滨,哈尔滨人民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善待犹太人的历史事实是全世界人道主义的光彩记录。

  看到题词,来自海南的劳邦毓非常感慨地说,“以前都是通过电视和报纸,或多或少地知晓哈尔滨人豪爽、讲义气,这次从犹太人定居哈尔滨的事儿,使我对哈尔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哈尔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是一座具有博大胸怀的城市。我能来哈尔滨读书是我的荣幸。”

  观建筑艺术广场:   想一辈子待在这里

  随后,学子们又来到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具有浓厚异国情调的圣·索菲亚教堂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一群白鸽在空中萦绕盘旋,时而掠过人们的头顶,时而停驻在屋顶上。广场上游人如织,不时有人摆出姿势,等待相机“咔”的一声。长椅上坐着头发花白的老者,看到年轻人游玩的活力,眼里透出羡慕的目光。更有一些情侣依偎在一起,不时地窃窃私语。远处有几个学步的幼儿,挣脱父母的怀抱,磕磕绊绊地往前走。看到这些情景,这些学子们陶醉了,来自新疆的西仁说:“哈尔滨的景色太迷人了,我真想一辈子都待在这里。”


  观中央大街:   盼望放假休息再来游

  人们常说,来哈尔滨如果不到中央大街看一看,就不算真正地来哈尔滨,此话一点不假,当这些学子们一踏上中央大街的时候,就被中央大街的景色所吸引,尤其当导游员介绍中央大街的路基石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时,他们都非常惊叹,“哇,这石头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其中更有几名学生蹲下细看,来自湖南的陈钊说,“路基石经历了百年的风云、百年的行人脚步踩踏,依然坚固如初,它的确是中央大街延续辉煌的见证。”

  导游员告诉他们,中央大街最美丽的景色还在于晚上华灯初上的时候,亮丽的灯光映衬异国情调的建筑,漫步中央大街,有种进入异国他乡的感觉。“等放假休息时,我晚上一定和同学出来感受一下。”来自四川的杨智兴奋地说。

  观防洪纪念塔:   松花江美景饱眼福

  穿过地下通道,学子们来到了著名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当讲解员介绍哈尔滨人民与特大洪水抗争的故事时,在场的学子们都非常感动。

  “以前我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过关于松花江的描述。而提到松花江,就不得不提郑绪岚那首著名的《太阳岛上》,优美的歌声配上优美的画面,使我对松花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特别向往能到松花江看一眼。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江景别具一格,大饱眼福。”来自河南的王梦中兴奋地说。

  时间不知不觉快到17时,导游员挥动集合的小旗儿喊话,这些学子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集合地点。

  “今天只是对哈尔滨简单的了解,就使我爱上了这座城市,以后我会在空闲时间好好逛一逛哈尔滨。如果可能的话,我要让我的父母也来见识一下哈尔滨的美丽。”临上车前,来自辽宁的王广旭非常郑重地对记者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